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5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夏逸凡)樓旗村坐落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溫嶠鎮東北角,村內山林郁郁,靜謐優雅。樓旗尖腳下,烈士金璇在家鄉的故居,至今尚在,基本完整。2018年8月30日,溫嶺市人民政府公布金璇烈士故居為市級文物保護點,同年12月16日,溫嶺市人民政府在金璇烈士故居前立碑紀念。
金璇烈士故居
“這座不起眼的屋宅,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曾是中共溫嶺縣委地下黨主要領導人秘密活動的地方,如今青山隱隱,這里變成了我們緬懷先烈、回顧往昔的圣地。”清明節前夕,金云平再次來到這座老宅,一如往年。
金璇烈士故居掛上紅燈籠
金云平是金璇烈士的孫子,在他的家中,存放著不少金璇烈士的資料、遺物,有整整三大箱。“父親去世后,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物,就是他傾盡畢生的心血收集、摘錄、編寫、珍藏祖父金璇烈士的資料、遺物,這些資料不僅保留了金璇烈士一些不為世人所知的遺物,還佐證了幾個無法查證的黨史難題。”金云平說。
青年投身革命灑熱血
金璇遺像
金璇(1902-1930),原名金洪根,又名金才衡、金禮智,學名苦銑。溫嶠鎮樓旗村人。他出生于溫嶺縣琛山鄉(現屬溫嶠鎮)樓旗村一戶殷實的農民家庭。
在校讀書期間,金璇常常閱讀進步刊物,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想的影響,他萌發了變革社會的思想。期間,曾組織杭州第一師范同學與校方為毒害學生的惡劣行徑開展斗爭,另一方面搶救被害的同學。后因國民黨政府追究,品學兼優的他一年級被迫肄業,離開學校。
金璇生前學習的書籍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著華夏大地,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溫嶺縣縣黨部籌備處被解散了,溫嶺廣大共產黨員被“清洗”,遭“通緝”。在血雨腥風中,金璇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此,金璇為黨工作,日夜奔波,出生入死,在所不辭。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項忠誠,意為即使自己的頭顱離頸,也忠于黨的革命事業,決不叛黨,表達了對黨的絕對忠誠。樓旗黨支部成立時,金璇擔任黨支部書記。
金璇參加地下黨活動時用過的手槍皮套
地下黨的革命一波三折。1929年11月2日,金璇為保護中共溫嶺縣委地下黨組織不被叛徒破壞,在參與處決原縣委委員李道明叛變投敵事件中身份暴露,遭國民黨通緝,前往上海、南京等地隱蔽,但仍堅持革命。
11月13日,金璇潛入國民黨心臟南京市國民黨第四黨部第三區分部,與時任代理常委的溫嶺、樂清地下黨負責人李達甫一起開展革命活動時被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首都警察廳逮捕入獄。
緊隨而來的是嚴刑拷打。在獄中,金璇雖然什么也沒交代,但深知國民黨不會輕易放過他。在獄中他曾給妻子寫了一首六言詩:“家中尚有一子,今年才只五齡。相勞轉告我妻,好好教養成人;讀書明理進步,那是最最要緊。”此詩后來由地下黨員李達甫(1995年追認為革命烈士)寄回,卻成了金璇的最后遺言。
被捕期間,金璇在蘇州監獄受刑
1930年1月8日,金璇被酷刑摧殘致死,年僅29歲。時為中共地下黨樓旗村黨支部書記、第四區地下黨和溫嶺西區地下黨組織負責人。
追認烈士移葬烈士陵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春節,鄉村和農會干部,抬著“烈士之家”匾額,帶著一副寫有“革命初步由你起,為民犧牲最光榮”的對聯和紅燈五角星,敲鑼打鼓游遍全村每個角落后到金璇家。
干部們把“烈士之家”匾額高高掛在門楣上,鮮紅的對聯帖在兩邊,紅燈五角星掛在金璇故居的窗前。
毛澤東主席發的烈士證
1955年,經溫嶺縣人民政府上報省人民政府,要求追認金璇同志為革命烈士。1956年2月27日,金璇的家屬收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的《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金璇同志在革命斗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同時家人第一次領到革命家屬撫恤金。
1958年,溫嶺烈士陵園建成,金璇烈士的遺骸由當地鄉政府移葬到溫嶺烈士陵墓。1963年重修改遷,調整安葬在陵園右首圓墳內。1981年,溫嶺縣人民政府公布“金璇烈士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璇烈士靈柩
傳承“禮、孝、凈”好家風
“這些年來,我從這些資料和遺物中找到了前輩留給我們珍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孝’字當頭‘禮’字在后‘凈’字壓軸的家風家訓。”金云平說。
縱觀金璇光榮而短暫的一生,能看到一個革命者的成長歷程中的點點滴滴。金璇從學生時代起就與眾不同。他胸懷大志,熱衷家鄉的公益事業;他思想解放,孝敬父母;他熱愛勞動,把勞動與革命工作結合起來。
《溫嶺交通志》記載,民國3年(1914年),年僅13歲的金璇發起捐助銀元、土地,組織當地山民自帶伙食、工具,開山修造城關西門外梅嶺至新嶺間道路,直通江廈溫嶠。
金璇造路
“聽長輩說,祖父思想很解放,他不迷信,對祖上很孝順。他把自己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墳都砌上很整齊的墳圍,與別人家墳圍不同的是,祖父在墳圍正中不是書上一個大大的“福”字,而是畫著辛亥革命的旗子。”金云平說。
將金璇的遺物一件件列出來,“三益牌”手電筒和煤油燈、信件箱、懷表鐘、照相機,刻印革命傳單用過的刻字鋼板、石瓷等等,無不鐫刻著金璇的革命意志和良好家風。
金璇烈士遺物
每年清明,金云平都會帶領著全家來到溫嶺烈士陵園祖父金璇的墓前和剛開館的溫嶺烈士紀念館祖父的塑像前,獻上潔白的菊花,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汲取崢嶸歲月里的正能量。
第三、四、五代在烈士塑像前的留影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金云平深知,祖父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樹立了不朽的風碑。而他要做的,就是將祖父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將“孝”字當頭 “禮”字在后 “凈”字壓軸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