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陸遙 劉慧 俞吉吉 通訊員 李佳寧 鮑雯霞)火樹銀花不夜天,良宵盛會喜空前。又是一年元宵時。傳統佳節需要儀式感來守護,而我省各地正在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就是這種儀式感的最好傳承和發揚。盡管連日來雨水不斷,但這絲毫沒有澆滅各地歡歡喜喜鬧元宵的熱情。賞花燈、猜字謎、聽戲文……各種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將全省各地裝點得格外熱鬧。
2月18日中午12時左右,在三門縣亭旁鎮,“小板龍”鬧元宵活動熱鬧進行:鑼鼓聲、喝彩聲此起彼伏,200余名少年組成的“小板龍送福”隊伍,挨家挨戶送福,歡慶連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楊家小板龍”有30多年的歷史,采用木雕、竹編、剪紙、繪畫等多種民間美術工藝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在浙東,仙居花燈節準備了卷地龍、大鼓等大型展演,一盞盞做工精湛的仙居花燈蘊含著美好寓意;在浙南,沿襲近千年的泰順百家宴飽含著陣陣暖意,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赴約”;在浙西,麗水市舉辦的多彩非遺鬧元宵活動,集結了猜燈謎、手工技藝秀、戲劇展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令人目不暇接;在浙北,杭州運河元宵燈會已“整裝待發”,迎接市民的觀賞……
鬧燈會、看大戲,是各地慶元宵的“標配”。2月18日晚,浙江交響樂團元宵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廳舉行,現場歡樂祥和的音樂為元宵佳節增添了喜慶樂趣,為新的一年奏響精彩紛呈的動人樂章。2月19日晚,浙江歌舞劇院還將在浙江音樂廳舉行《樂和九州》2019元宵民族音樂會。
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也讓這個元宵節文化味濃濃。2月18日一大早,在寧海縣城教書的童海軍,冒著大雨回到了老家前童古鎮,為的是參加一項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統盛會——前童元宵行會。
前童古鎮,早就擠滿了從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春雨紛紛,卻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下午2時許,伴隨著鼓樂齊鳴,頭牌在前,大旗引導,彩船隊、鼓亭、抬閣、秋千與龍舞、獅舞緊隨其后,向著塔山廟進發。整個隊伍足有一公里長,穿行在古鎮內的大街小巷,一路上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壯觀。
前童元宵行會是紀念前童的童氏祖先童濠,并祈愿年景豐收而進行的流動燈會,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如今,前童元宵行會已逐漸演變為集巡游、祭祀、集市、文藝演出等于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
“代表前童童氏十八房的鼓亭、抬閣、秋千,是元宵行會中的重要觀賞項目,一律采用朱金木雕工藝制作。”寧海縣非遺中心主任章亞萍介紹,每只抬閣由三五個男孩妝扮成戲曲人物,在臺上或坐或立,不時做精彩的表演,每一杠抬閣都演繹著一個歷史故事。
在博物館里過個文化年,也成為一種新年俗。從上周末起,全省各地博物館里的文化活動已精彩紛呈,處處洋溢著元宵佳節的喜慶氛圍。捆扎面料,方法多多;染色有技巧,順序很重要;親子協力,巧手粘出燈籠骨架,給燈籠穿上美麗的扎染花衣裳……2月16日下午,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齊聚中國絲綢博物館女紅傳習館,一起制作別具特色的扎染燈彩。與此同時,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陶瓷館三樓,孩子們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做起了漂亮的兔子燈。
元宵節當天,各個博物館將有“特別安排”:省博孤山館區將推出“元宵佳節來‘浙’里,吃喝玩樂全配齊”游園活動,包括筆尖上的吉語、舌尖上的元宵、活字印刷體驗、傳統糕點品嘗等環節;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也將邀請15組親子家庭,在中國扇博物館一樓Ⅴ學堂做一盞應時應景的豬豬宮燈;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里將懸掛燈謎,營造出濃濃的年味,讓觀眾們在參觀、動腦和競技的過程中感受傳統“年味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