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鬧熱新年俗 三個鏡頭折射鄉村春晚成長路
2019年01月28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陸遙 縣委報道組 徐平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陸遙 縣委報道組 徐平)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味兒,也許要遙遙尋訪到鄉間,才能找到至真至純的感覺。

  辭舊迎新之際,記者走進浙江鄉村,最熱鬧最歡騰的場景,當屬農村文化禮堂中那一場場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春晚。過年辦“村晚”,是村民們引以為豪的重要文化標志,也逐漸成為人們過年的一種新風尚,以及吸引城里人紛至沓來的新年俗。

  “村晚”,萌生于民間、來源于群眾、根植于鄉村,其顯著的“草根”特質,引發了廣大鄉村百姓的熱情參與。據統計,2018年春節,僅在麗水就有1115個行政村自辦“村晚”,30多萬“民星”在草根舞臺上,展現了自己的文化夢、春晚夢。

  鄉村春晚已成為這樣一個文化符號:它既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成為凝聚村民情感、促進鄉風文明、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良好載體。新年伊始,這些鄉村春晚鏡頭背后的故事,耐人尋味。

  【鏡頭一】

  1月12日晚,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桐塢村文化禮堂內張燈結彩,一派喜迎新春的祥和氣氛。一條“青龍”躍上舞臺,有著悠久歷史的桐塢舞龍隊拉開了桐塢村第六屆“村晚”的序幕,在大家強勁有力的舞動中,“青龍”顯得越發神氣。臺上,一個個本土“民星”閃亮登場;臺下,一張張笑臉喜氣洋洋。13個經過精心編排的節目,囊括了快板、腰鼓、歌曲等不同藝術種類,讓這個夜晚歡聲笑語不斷。

從“看天演”到有駐地

文化禮堂,已經成為各地鄉村春晚最好的載體和展示舞臺

  【故事】

  “村晚”總導演祝家林很激動,67歲的他是土生土長的桐塢村人,從小在村京劇團里演出,后來又任村里的文化員。桐塢村的“村晚”已經連續辦了六屆,每年,從策劃到籌備,從臺上到臺下,老祝都是最忙碌的一個。

  “文化禮堂建成后,‘村晚’的舞臺大了,設備全了,節目更好看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說起最初的“村晚”,祝家林很是感慨。

  原來,7年前,桐塢村興高采烈開始辦“村晚”,沒有場地,就在露天搭起了舞臺。然而,等到大年初一開演當天,天公不作美,一場瓢潑大雨澆下來,大家只好躲進臨時搭起的雨棚里看節目?!暗诙晡覀兾〗逃?,搭好了臺子,排好了節目,只等著天一放晴就開演,結果不巧,又碰上連續的雨雪天?!弊<伊终f,大家從年初一等到正月十五,最后,一場“村晚”被硬生生等成了元宵晚會。

  改變發生在2017年。桐塢村投入200多萬元,把有著40多年歷史的大禮堂修繕一新,原本陳舊的大禮堂變成了文化禮堂,也成為了當地人文化娛樂的活動中心。

  舞臺設備“鳥槍換炮”,除了音響和話筒,今年,“村晚”的舞臺加上了LED屏、側屏、大屏,滾動播放著桐塢人的幸福生活。

  有了更好的舞臺,這兩年,祝家林對節目的要求也更高了,基本都要提前半年準備,光是走臺彩排就一連三四場。讓他最折騰的一次,是排練原創越劇《龍塢茶鎮新面貌》。他連續盯了23個晚上的排練,前后換過18個演員,最后正式演出的時候只留下了6個人。

  隨著“村晚”越辦越紅火,大家都愿意上臺表演,節目經常需要一次次增加,有一年“村晚”最后演了30多個節目,連續唱足3個半小時。今年,祝家林想出了妙招,他精心編排,把好多節目組合起來,比如黃梅戲、越劇、京劇的戲曲串燒,以及不同年代、不同曲風的歌曲聯唱等。“你看,每個本土‘民星’都鉚足了勁。小伙生龍活虎,姑娘婀娜多姿,表演的是歌舞,展現的卻是百姓的現實生活——改革開放40年,農民生活越來越美好,老百姓做夢都會笑醒來。”祝家林得意地說,經過多年積累,他帶出了一支年輕的文藝骨干團隊。

  文化禮堂里的“村晚”,更有了大家庭的味道。寫春聯、打年糕、拍全家福……許多鄉村借助文化禮堂寬敞的場地,把“村晚”前后的活動也安排得滿滿當當。讓一個晚上的狂歡,延續成持續不斷的新春氛圍。

  【思考】

  桐塢村曾經的困境并不是個例,如今的嬗變也非孤證。沒有場地、沒有公共文化生活,一度是浙江不少鄉村面臨的難題。記者采訪過不少村莊,也曾經因為沒有文化場地,就連“送戲下鄉”的熱鬧,都得趕到鄰村去湊。更別提村里想自己搭個班子搞“村晚”有多難了。

  好在,浙江找到了一個載體,可以將農民這種自發的文化激情和文藝熱情延續下去、發揚光大——當前,我省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1000多家。

  文化禮堂從建設之初,就嚴格遵循“依照當地鄉村傳統文化和特色的原則”來建設,避免了千篇一律、千堂一面。可以說,鄉村文化禮堂已經成為各地鄉村春晚最好的載體和展示舞臺。

  【鏡頭二】

  1月14日晚,天臺縣赤城街道仙都村文化禮堂的排練室里,人頭攢動。11位阿姨身穿紅色綢緞的演出服,手里提著大紅燈籠,一邊跳舞,一邊商量著隊形。她們笑容滿面,熱情滿滿,共同編排的舞蹈《過年了》,即將登上大年初一的鄉村春晚。

從“要我上”到“我要上”

通過對自身文化的挖掘,村民對鄉村文化產生了認同,自然就有了自信。

  【故事】

  夜間氣溫低,但57歲的姜香桂心里卻是熱騰騰的。吃過晚飯,她匆匆出現在文化禮堂二樓的排練間。U盤一插,鼠標輕點,排練間里彌漫起歡快的旋律。

  姜香桂家住天臺縣赤城街道仙都村。過去,她常年在外經商,今年,才回到家來,村里的小姐妹就找上門,硬要拉著她排練節目。

  “跳跳舞,鍛煉鍛煉身體,我還是很樂意的?!钡敶蠹腋嬖V她,排好的節目要上“村晚”后,姜香桂想打退堂鼓了。年輕的女村委朱賽君勸說道:“大家都說你跳得好,如果不好,我還不讓你上呢。”一來二去,姜阿姨的顧慮被打消了。

  晚上不到七時半,十幾個姐妹迎著樂曲,陸續來到現場。閑聊幾句后,大家各就各位,翩翩起舞。姜香桂說:“舞蹈的主題是《過年了》。像我們在外經商的,平時都很想家,所以這個節目真的很讓我上心?!?/p>

  跳了約20來分鐘,阿姨們一個個臉色紅潤起來,大家齊齊脫下厚實的羽絨服、羊毛衫,換上紅綠搭配的舞臺裝,每人手里提起一只橢圓形狀的大紅燈籠。已經練了一周,大家配合得比較默契,動作、步調已基本一致。

  “現在我們村文藝隊伍隨便一拉,就能有上百人。連一些平時在家種地的農民,也組合編排了《豐收》節目?!敝熨惥钠鸫謇锏奈幕ㄔO,言語中滿是自豪。

  這種自豪,來自小山村短短幾年間的變化。2017年,仙都村為活躍鄉土文化,嘗試在文化禮堂辦起了首屆“村晚”。當時,朱賽君和村支書王洲一起,挨家挨戶上門跟人說好話,求人登臺演出,才湊出了一臺節目。原本朱賽君沒抱多大希望,結果鄉親們一上臺,還真演得有模有樣。

  有了2017年的大獲成功,等到2018年第二屆“村晚”要啟動時,情況就發生了“大逆轉”,好多人提前跟村干部報名,有幾個節目還被刷了下來。

  “我們的節目接地氣、有熱情,可受大家歡迎啦!前兩年演出時,文化禮堂不僅里面坐滿了人,窗外、門外都擠滿了腦袋,連鄰村的人都要跑來瞧瞧。” 朱賽君說,今年的“村晚”,按計劃排在大年初一晚上,主題是“追夢人”。村里正在實施整村改造,很快就要實現新居夢、旅游夢,大家都想在舞臺上留下永久的記憶。村民已經排了18個節目。除了舞蹈外,還有旗袍秀、越劇、古箏、情景劇等,到時還準備用微信搞現場直播呢。

  【思考】

  鄉村春晚帶來的是人的改變,更是鄉村氣質的改變。文學家筆下的農村,往往是含蓄的、內斂的。然而在浙江,豐富的文化生活正在逐漸改變人們對鄉村的刻板印象。讓村民走上舞臺自己演自己,凸顯的是鄉村對自身文化的挖掘,更是村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有了這種認同,自然就有了自信。

  聞名全國的“月山村晚”起源于1946年,1981年開始盛行并連續舉辦了37年,被譽為“中國式鄉村過年之文化樣本”。慶元的一位文化干部就曾告訴記者,即便在月山村,曾經的一臺晚會也需要村干部積極地動員村民、找節目。而現如今,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月山村晚”的導演們最煩惱的,倒是“刪”節目了。從“要我上”到“我要上”,從“找節目”到“刪節目”,不正是文化生活在鄉村越來越火熱的體現嗎?

  【鏡頭三】

  2018年6月5日晚,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劇場內熱鬧非凡。一場自編自導自演的晚會,將這里的氣氛炒得火熱。150多位演員分為3個大組,演出包括小品、歌舞、道情、合唱在內的10個節目,既有傳統越劇演唱《蘭花吟》,也有時下流行度極高的《海草舞》等集體表演,大家神采奕奕,格外投入。這些演員都是來自全省各地鄉村的文藝愛好者。他們齊聚杭州,為的是同一個目的——參加全省首屆農村文化禮堂“村晚”文藝骨干培訓班。

從小聯歡到大狂歡

鄉村春晚的滋長壯大,需要全省文化建設和村民意愿的完美對接

  【故事】

  “村晚”以萌生于民間、根植于鄉村、來源于群眾的草根特性,引發廣大鄉村群眾熱情參與和推廣復制。在文化禮堂建成之后,越來越多的村莊,有條件舉辦“村晚”了。大家想的,就是怎樣才能呈現出更好的演出效果。

  2018年6月,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的全省首屆農村文化禮堂“村晚”文藝骨干培訓班開班。在參加培訓的150多名鄉村文藝骨干看來,培訓內容很有針對性,既有政策等理論課程,又有舞美設計、語言節目創編、地方文藝的挖掘與創新、“村晚”活動策劃與展示等專業教學。同時,還安排了歷屆全省“村晚”節目實例分析,帶給大家更直觀的感受。

  “舞臺上怎么用光,演員怎么上下場,原來都是大有講究的!”來自東陽市湖溪村的張路平,管理著一個60余人的村藝術團。結束培訓之后,他懷揣著滿腔熱情,回家一連創作了5個節目。去年10月,他帶著36位演員演出的大型歌伴舞《不忘初心》,在全市的文藝匯演上一舉奪取金獎。

  說起“村晚”培訓班,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黨支部書記厲劍虹感慨良多。“原本只計劃辦一屆,但是因為效果太好,9月、10月又繼續舉辦了兩屆。”厲劍虹說,2018年12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在橫店專程舉辦了一次“村晚”節目展演,吸引全省各地報送了99個節目,一千多人參加,連續演出了五天?!罢f是節目‘海選’,其實也是一次實戰培訓。”厲劍虹說,從彩排時的走臺開始,到節目完成后的專家點評,他們都能給大家更細致的指導。

  厲劍虹透露,今年,“村晚”培訓班還會繼續舉辦,并將擴大到六屆,預計培訓近千名基層一線文藝骨干。

  隨著文化禮堂建設的推進,精彩紛呈的“村晚”,也漸漸成為鄉村過年的“標配”。據統計,2018年春節期間,5000多場“我們的村晚”活動在全省各地熱鬧上演。舞臺上,不僅呈現了浙江農村文化建設的成就,也呈現出了文化交流結出的豐碩成果。今年,這個數字有望繼續增長。

  鄉村春晚,是村民自發的娛樂,是最具草根性的藝術?!稗r民演,演農民”的“村晚”盛開在鄉野之間,成為浙江鄉村的新年俗。

  【思考】

  愈是自發的,愈是寶貴。從村民的自娛自樂,到全省的文化現象;從一臺聯歡晚會,到驅動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鄉村春晚的外延不斷擴大,不再僅僅依靠農民的力量。就像小樹苗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陽光雨露,鄉村春晚的滋長壯大,同樣需要全省文化建設和村民自發意愿的完美對接。

  近年來,我省通過舉辦“村晚”文藝骨干培訓班、配強鄉鎮文化員,為鄉村春晚提供智庫;省里還通過舉辦“文化走親”等活動,促進各地互相交流,為各地“村晚”注入新的活力。正因如此,“村晚”才得以迅速從鄉村小舞臺走向社會大舞臺,從村民的小聯歡成為了遍及浙江鄉村的大狂歡,繼而成為我省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一項新年俗。

  

標簽: 鄉村;春晚;禮堂;舞臺;文化;排練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