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在東南沿海作亂的時候,孝子為了保衛父母而被殺的很多,部分人員得到朝廷的表彰。黃巖王緡(原字左偏旁為“钅”,下同),就是其中之一。他跟著父親王顯躲避倭亂。結果,王顯被倭寇抓住,即將被殺。本來已經逃走的王緡知道后,跑回來對倭寇說:“要殺就殺我吧,請放過我父親。”倭寇同意,殺了王緡,放了王顯。
盧迥,仙居人,建文三年(1401)為戶部侍郎。他為人豪爽,不拘小節,然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都有自己的堅持。他喜歡飲酒,酒酣之際,即放聲高歌。有人說,盧迥這人狷狂。但他當官以后,就非常恭謙謹慎。皇叔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后,盧迥認為這是謀反,不肯向新皇帝朱棣效忠,被殺。在綁赴刑場的路上,他歌吟不斷,從容就死。
盧明諏,黃巖人。字君教,號西華。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授太常博士。當時朝廷舉行祭祀大典時,因為原來的檔案資料保存不善,字跡不清,盧明諏一一給予考證修訂,重新編成了二十卷的操作章程,使以后有了依據。他奉命代表朝廷去湖北崇陽祭祀退休去世的老臣汪宗伊,汪的家人給他送了禮物,他堅決不受。汪的家人追送到蒲地,他寫了一首詩給汪家,禮物依然不收。升為刑科給事中。當時倭寇犯邊,他寫了六條對策,得到皇帝的嘉獎。
內侍頓隆犯罪,已進入司法程序,皇帝下令赦免。滇南地區每年有進貢礦金的數量,皇帝原來同意減少,不久又恢復原樣。盧明諏認為,這兩件事都辦得不對,就向皇帝上書反駁。因此得罪了宦官。他又上書,要求召回正直的大臣張棟、鐘羽正、萬國欽等二十多人。皇帝均置之不理。對他回報是:回家休息吧。萬歷二十二年,任命為戶科給事中,對朝廷在倭寇侵犯朝鮮的對策上,提出不同意見,雖然不被采納,事后證明是正確的。皇帝讓大臣推薦閣臣人選,他和顧憲成等人推薦了王家屏,不合皇帝的心意,顧憲成被貶謫。盧明諏認為皇帝做錯了,又上書反對,皇帝大怒,下令開除了盧的公職,回家去當農民。這時,盧明諏只有三十多歲。但是,他認為堅守了心中的道義,自己俯仰無愧。后來,盧的父母相繼去世,他非常悲痛,親自參加墳墓的建造。盡管朝廷里有人向皇帝推薦盧明諏,但是再也沒有復職起用。他一直在黃巖杜門著書,去世時只有四十五歲。到了天啟皇帝執政時,趙南星提出,當年對盧明諏的處理是錯誤的,應予平反。皇帝同意,追贈盧明諏為光祿少卿。
應大猷在明史里沒有單獨立傳,但他的事跡,比一般立在列傳中的人物還要多,只是交叉出現于其他人的列傳之中。考慮到浙江和臺州的名人傳中都榜上有名,所以,將他也寫入這個系列之中。
應大猷(1487-1581),字邦升,號容庵,仙居廈閣(今名下各)人。童年時,就十分老成懂事。他在鎮江當知府的外公非常喜歡他,在應大猷十四歲,就把他帶到鎮江,親自教育。直到十八歲,才回到家鄉參加鄉試。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八歲中進士。朝廷剛準備任命時,他父親去世,他遵守古禮,守孝三年。孝滿,任命他為刑部廣東司主事,但他希望就近迎養老母親,朝廷改任他為南京刑部湖廣司主事。
1519年6月,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聲稱要攻打南京。事出突然,一時無人主事。南京兵部尚書喬宇牽頭,在南京的官員,都統一聽命于兵部尚書,應大猷臨危不懼,積極調兵遣將,在其中擔當了后方謀劃指揮的作用。叛亂平息后,論功績時,都認為應大猷排在兵部屬官之首。皇帝特地賞賜白銀十五兩。因為在平叛中的表現,被越級提拔為文選司主事。應大猷堅持原則,工作中為同僚所忌,于是外調任廣東參政,后任江西參政。
出任江西參政時,當地有一豪門,侵吞了公款數萬,官府中的部分人也參與其中,而所缺款項,卻由數萬百姓分攤承擔,數百戶人家因此傾家蕩產。應大猷頂住壓力,以不糾錯自己不上任的決絕態度,堅決給予糾正,退還百姓錢財。當地一個退休的內閣高官,回鄉后建造豪宅,十分張狂,當地官員來訪,從來不開大門。應大猷到當地視察工作,依例去拜訪此人,結果該退休官員也像以前一樣,只開側門迎接。應大猷站在中門前說,我是堂堂朝廷命官,到民宅去訪問,哪有走小門的道理?讓手下人去打開中大門才進去。這位退休官員因此忌恨他。
因為老母親希望他回家服侍,他堅決要求辭職。回仙居后,侍奉母親十二年,杜門謝事。朝廷官員們紛紛向皇帝建議,起用應大猷。
應大猷后來屢有升遷。任云南右轄轉廣東左轄,巡撫滇廣,當地豪強習慣上都以賄賂巡撫的辦法而為非作歹。應大猷堅持原則,清廉剛正,絕不與他們私下交往。豪強犯法,照樣依法處理,使他們的行為有所收斂。任副都御史巡撫四川,當地都蠻叛亂,應大猷調兵遣將,出其不意,直搗叛匪巢穴,殺敵千余人,保障了地方安寧。以副都御史銜巡撫山東。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方敵寇入侵北京,形勢十分危急。而山東尚未得到支援北京軍令,官員們擔心打仗勝負難料。應大猷說,君父有難,臣子怎能等待觀望?親自帶領三萬兵馬火速馳援北京。當時,各地勤王部隊有十多萬人,只有山東部隊紀律最好、戰斗力最強。
應大猷升為吏部侍郎。當時的慣例,作為副職的侍郎,只掛個名,官員的升遷考核,都由尚書說了算,也從來不開會討論。應大猷到任后,說:我雖只是一個副職,但是,如果公事都不知道,如何負責?官員的升降,事關國家利益,必須公開透明,否則,如何體現公正公平?堅決將原先的陋習改變。
應大猷升為刑部尚書。當時,皇帝親自督辦的案子很多,以前的刑部官員,在處理這些案子時,無不揣摩皇帝意圖,竭力上綱上線,從重從快結案以自保。應大猷堅持依法辦案,說,我只知道守住三尺法而已。嚴嵩掌權的時候,常常以法律手段排斥異己,打擊政敵。戶部郎中孫繪,以清慎聞名,卻被太監誣陷,移送刑部處理。應大猷在了解事實后,堅持認為孫繪無罪,應該立即釋放。嚴嵩于是背后指使人上書皇帝,指責應大猷包庇罪犯,沒有原則立場。于是,應大猷被免職。
應大猷為官五十余年,端潔仁恕,始終如一。他人有一點點優點 ,就到處表揚。家無余財,卻樂善好施。被免職后,閑居于家,當地官員來訪問,也不愿見面。而事關當地百姓大利益而人們不敢說的,他則仗義執言。退休后,朝廷曾經三次派人來慰問。去世時,年九十五。
應大猷兄大經,官學博。弟大桂。子存初、存性、存卓、存素、存征。孫汝化、朝卿、世功、世科、彥卿,在官場上都有好名聲。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