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游客中心
村民有矛盾,村干部通過調查詢問調解,過錯方將根據具體情況為村集體種植3至30棵的樹。這在浙江省仙居縣淡竹鄉被稱為綠色調解。
綠色調解與綠色公約、綠色貨幣,共同構成了仙居縣鄉村治理的“三綠”模式,也成為“楓橋經驗”在仙居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綠”模式:發展與生態結合起來
在淡竹鄉下葉村的一角,有一處村民們栽植的“調解樹園”。與村里其他樹木不同,這批樹高低不一、品種不同?!岸际鞘苷{解的村民根據綠色公約栽的,與我們整齊劃一的綠化項目相比,完全不同。”仙居縣淡竹鄉黨委副書記戴仙紅說。
“綠色調解”由來,與下葉村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有關。
下葉村因祖居葉姓,地處韋羌溪下游而得名,共有483戶,1503人口。
該村是神仙居景區的休閑旅游主線。依托于生態環境、農房改造和村莊環境的整體提升,下葉村發展鄉村旅游,發展至今全村已有農家樂(民宿)96家,住宿床位達到1800余個,可接待3000多人就餐。
“人多了,矛盾也多了。以前是村民與村民的關系,現在三千多游客進來后,有游客與游客、游客與村民、游客與業主等之間的關系,人與人關系變得復雜起來,所以有了綠色調解?!?仙居縣淡竹鄉黨委書記王策說,“將村民解決矛盾的固有傳統、習慣做法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化解糾紛?!?/p>
根據綠色調解公約,群眾反映糾紛訴求后,村干部要及時受理并調查取證,詢問當事人、知情人以及本村有威望的老干部、老黨員等,征求他們的意見。經過調查,根據情節輕重,過錯方應為村集體種植3棵至30棵樹。最后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握手言和。
仙居縣綜治辦副主任李繼奎說,“這個方法很有效。其實最后到達植樹環節的還比較少,一般在村干部先期調解時矛盾就化解了?!?/p>
與綠色調解相對應的還有規范村民生產生活行為的“綠十條”,也稱綠色公約,以及調動游客積極性參與鄉村治理的“綠色貨幣”。
據了解,游客住宿不抽煙、不酗酒、文明就餐、出行步行騎車、戶外垃圾分類等,都可以領取到一定金額的綠幣。游客離店時,商家在綠幣兌換清單上蓋章,游客可憑單子到指定地點兌換綠幣,在商家抵價使用。
而綠幣資金則是通過鄉賢贊助、政府扶持等形式,成立基金會,保障綠色貨幣制度常態化運作。
據“陌上花開”民宿老板楊秀蘭介紹,游客的綠幣兌換參與率達到了80%左右,“雖然總的兌換金額很少,但對環保來說,意義很大。”
在下葉村民宿管理中心,記者還看到該中心對96家民宿進行星級管理,不達標的則需要整改。
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一角
專家: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鄉村治理樣本
談及“三綠”模式的要義,王策認為是抓住了基層社會治理中“人”這一核心要素?!八s束了黨員干部、村民、外來游客等群體的行為規范,讓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將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相結合?!?/p>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認為,“三綠”治理模式通過綠色發展與鄉村治理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機統一,為新時代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鄉村治理樣本。
據了解,今年浙江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省發文推廣了仙居的做法。
車?。骸叭G”模式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7月24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到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調研。
據王策介紹,當時車書記聽了匯報后說,“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通道打通就已經很了不起,你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作為基層干部,你們知道怎么用金山銀山去反哺綠水青山,再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仙居縣鄉村治理的‘三綠’模式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