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的治水“醫療專家”隊,專治各種疑難雜癥,“醫療隊”搭脈問診找病因,刮骨療傷動手術,齊抓治水,確保實效,力爭臨海“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更進一步、更快一步。
今年5月初,臨海市治水辦組織人員巡河時發現東大河古城段、大洋段水質有變,立即組織召開東大河水體問題調研座談會,市府辦、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執法局、古城街道、大洋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會后到現場查看。
市治水辦多次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街道召開座談會。
全面排查“病因”:從入河排污口入手進一步排查污水管網,查清污染源。
下一步計劃:列出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落實責任人,精準改造,實行雨污分流;優化東大河西段及大慶河萬邦段疏浚方案,由古城街道安排盡快實施,同時邀請有關專家研究論證東大河立發路口建閘促東大河西片水體流動與防洪排澇生態補水利弊關系,做好生態補水工作,綜合提升水質。
市治水辦組織人員經過多次、反復的地毯式排查,摸清東大河附近地下管網現狀,同時對沿河附近的5處窖井水位進行測量,發現暗涵內排水管大量排放污水,原因為臨海小學至萬邦中間的國賓臺房產工地施工段污水管網堵塞,導致上游污水管網高水位運行,污水從溢流井溢出流入東大河。
市治水辦組織人員多次排摸污水管網、測量窖井水位。
圖為市治水辦、臨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大洋街道及六角井坑責任河長排查污水管網。
在7月20日排查發現問題源頭后,治水隊連夜開挖國賓臺工地段的窖井,組織人員清理井內及管網內淤泥。挑燈夜戰,疏通地下“血管”,共護臨海“心臟”。
7月24日清理結束后,污水管網水位下降明顯。
7月26日邀請路橋管道公司參與疏通,采取上下游封堵,抽干管內污水后進行逐段清淤和疏通的方式,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同時由專家蹲點現場分析指導疏通工作。
8月2日下午,臨海市副市長徐明堂赴東大河調研督查水質提升工作,調研過程中,徐市長提出各單位要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建立工作清單,倒排計劃時間表,盡快完成國賓臺房產上游段主管網疏通,增加施工班組,每天24小時工作,務必在10日前通水,降低上游污水管網水位確保污水不外溢。
地下管網清理疏通共清出10噸水泥漿和淤泥,8月10日組織人員測量窖井水位,朗城、臺州府路、鹿城路窖井水位分別下降35mm、23mm、15mm。
“手術”成功完成,地下“血管”疏通成功,東大河水質明顯得到提升,臨海“治水醫療隊”護住臨海的“心臟”,還老百姓一汪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