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未兌的國債,忘了何時購買、忘了金額、忘了密碼,還能不能“變現”?農業銀行天臺支行工作人員這樣對國債投資者說:“只要是您的錢,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們銀行都會為您保管好!”
7月7日,市民湯大媽來到農業銀行天臺縣城西支行,有說有笑地辦理了一筆2000元的儲蓄國債兌付手續。當她從儲蓄窗口拿到本金和利息后,這位67歲的大媽非常開心。盡管口罩遮住了她臉上的表情,但依然能從她的話語中看到透過口罩的笑容。
2002年9月,湯大媽在縣農行購買了“憑證式三期國債”2000元。按照約定,她在5年后就可辦理國債兌付手續。但時間一長,湯大媽早就把購買這筆國債的事給忘了。
粗心的“馬大嫂”忘了,但金融部門仍記著。7月初,天臺縣“神秀天臺”微信公眾號發出《@天臺投資者,您的到期儲蓄國債兌付了嗎?》信息,尋找5個到期國債未兌付的投資者。目前該縣到期未兌的國債主要包括2015年發行的五年期儲蓄國債品種、2017年發行的三年期儲蓄國債品種,以及歷年到期由于各種原因長期未辦理兌付的儲蓄國債品種。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天臺縣支行為保障國債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所采取的一項行動。
縣農業銀行作為儲蓄國債承銷行,在接到信息后,立即部署落實儲蓄國債到期提醒兌付工作。該行對相關數據進行篩選、摸排,緊鑼密鼓尋找投資者。
當年,湯大媽在購買國債時,在銀行留下的僅是15位的老身份證號碼,再無其他有效信息。沒有地址,也沒有電話號碼,這讓銀行工作人員感到了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天臺縣支行得知消息后,借助全縣各大金融機構的力量,終于找到了湯大媽的手機號碼。當工作人員撥通電話,沒想到警惕心很強的湯大媽,竟將提醒領款的電話當成了詐騙電話,及至一再提醒,湯大媽才打消疑慮,在反復回憶后,隱約想起十七八年前的確有過購買國債的經歷。
來到銀行窗口,忘記了兌付密碼的湯大媽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重置了密碼,順利完成兌付。她發自內心地說:“購買國債真放心!”
截至發稿日,該縣已有5筆“沉睡”的國債被“喚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