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華生前照
29歲的帥氣小伙,事業正起步,美好的婚姻正向他招手。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躺倒在病床上。
巨額醫藥費讓家人一籌莫展,鄉鄰伸出援手,紛紛捐款。經過多次搶救,小伙子還是不幸離世。為回報社會各界的愛心,家人含淚捐獻器官。這份無價的“生命禮物”,讓3名重癥患者獲得新生,讓兩位盲人重見光明。
即將結婚的陽光小伙遭遇不幸
小伙子叫湯敏華,天臺縣南屏鄉下遼村人。湯敏華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上面還有一個已經結婚的姐姐。
今年29歲的他,是一名退伍軍人。2005年12月,湯敏華光榮參軍,退伍后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
原本,湯敏華和女友打算今年年底結婚。事業慢慢起步,愛情甜甜蜜蜜,生活在湯敏華眼里,曾經是那么幸福。
不幸來得有點突如其來。今年5月30日,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下班的湯敏華,不慎摔倒,導致顱內血腫昏迷不醒。年輕加上曾經是軍人,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在動了三次手術后,湯敏華終于蘇醒過來。
鄉鄰紛紛出手捐款
“真的是個好小伙啊!”“我常常對孩子說,要向他學習!”
在下遼村人眼里,湯敏華的口碑不是一般的好。小伙子不僅長得陽光帥氣,還非常孝順。他對家人的好,村民是如數家珍:上海消費水平高,用錢的地方很多,他工資不是很高,但自己省吃儉用,給不富裕的家里添置熱水器、冰箱等家用電器,還經常給父母買營養品。
湯敏華陷入昏迷后,村干部了解情況后,在村里和網上發起募捐,很快得到村民們的積極響應:村民湯云義80歲的老母親,整年穿木珠也就千把元的收入,一下子捐了2000元。老人家含淚說:我老了,錢也沒什么用,希望小湯能好起來。
不僅本村村民熱心捐款,兄弟村的也紛紛獻出愛心。村民的善舉引起了南屏鄉鄉政府領導的關注和支持,鄉領導們不但自己捐款,還在第一時間通過南屏干部群和微信圈發動身邊朋友獻愛心,天臺縣慈善總會、民政局、南屏鄉慈善分會也都送來善款。
湯敏華醒來了,醫藥費也有了著落,湯家人喜極而泣。
正當大家都認為磨難已經過去,生活重新露出微笑時,令人悲痛的事情再次發生。由于清醒的時間過于短暫,又因為頭痛發熱而引起顱內感染,湯敏華最終在9月9日當天,因醫治無效,被判定為“腦死亡”。
家人含淚捐獻器官
面對不幸,湯敏華的父母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捐獻器官,只要能用的都捐。
湯敏華的父親湯立根哭著說:白發人送黑發人,我們很傷心,但是捐獻給他人,可以讓更多人好起來活過來。敏華生病時,很多人幫助我們,我們也希望能幫助到別人,讓其他病人的家人少點淚水。
9月9日黃昏,捐獻開始前,器官獲取團隊的醫生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告別儀式。就在他被推往手術室的最后一刻,姐姐突然一把抓住弟弟的手,泣不成聲:“我會照顧好爸媽的,我們不說再見,你永遠在姐姐心里!”
姐姐說,弟弟出事后,父母親是以淚洗面,但最終接受了器官捐獻,“以弟弟的性格,相信他會樂意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別人。”
被推進手術室的湯敏華,被摘取了一對眼角膜、腎臟及肝臟,完成他生命最后的一項歷程。
當天晚上,這些器官被送到浙一醫院,腎臟及肝臟移植到三位重癥病人身上,眼角膜移植給兩位盲人。天臺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手術很成功,5位病患因為這份無價的“生命禮物”而重獲新生。
【浙江新聞+】
每年有30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表明,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數量與所捐獻人體器官的數量比為20∶1。目前,我國每年仍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著器官移植。然而,2015年全國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余例,捐獻器官數量與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數量依然存在巨大差距。
據悉,條例鼓勵自愿捐獻,捐獻意愿分為三類情況:一是自然人生前表示愿意在死亡后捐獻遺體或者人體器官的,應當到相應登記機構辦理捐獻登記手續,本人有權變更、撤銷或者查詢有關登記情況。二是自然人生前明確表示不捐獻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捐獻其遺體或者人體器官。三是未辦理捐獻登記手續的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可以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書面同意捐獻,并代為辦理登記手續。
原標題: 家人含淚捐獻器官:讓愛延續下去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