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冬日的午后,戴明江給農家樂園里的花草澆水。
初見戴明江,完全是一副種地農民的樣子:四五十歲,皮膚黝黑,滿手生繭,穿著樸素。20多年來,他做過多種工作,一直在尋找一條適合自己走的道路。直到前兩年,他辦起農家樂,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找對路了。
“在路橋區峰江街道,真正叫得響的飯店,可能就我一家。”戴明江相信,只要品質有保證,不怕沒客人。如今,他的農家樂辦得風生水起。
輾轉二十年,找準人生路
戴明江是路橋區峰江街道亭嶼村人,當地以舊金屬拆解業聞名。戴明江年輕的時候也從事過該行業。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販賣廢舊金屬,后來在家里弄起小作坊,自己拆解。但是,舊金屬拆解業污染嚴重,他不是很喜歡;再加上競爭激烈,他逐漸萌生退意。2004年后,生意規模逐年縮小。
2008年,他退出拆解行業。他的弟弟有一塊苗木基地,承包道路、街道、小區等綠化工程。他轉行到弟弟的苗木基地工作,整天與花草樹木打交道。“這既是新工作,也是給弟弟幫忙。”
不過,苗木生意也不好做。幾年后,弟弟把苗木基地轉讓他人,他覺得繼續干下去沒多大意思,跟著辭職了。
2011年,他在村里租了一塊地,位于一座小山下。因為有過在苗木基地工作的經驗,他計劃做盆景買賣。盆景是種起來了,但是也不好賣。做了兩年盆景生意,并沒賺到錢。
戴明江想,是該換一種思路了。他考察發現,整個峰江街道,工業企業很多,卻沒有一家像樣的餐飲店。“如果把盆景基地改成農家樂,做餐飲,會不會有客人來吃呢?”他認為,做餐飲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是菜品的品質和口味,二是用餐環境。“我覺得可行。”于是,他對盆景基地進行改造,蓋起小木屋,挖了人工湖,裝點了盆景和苗木。
“預計投入400萬元,結果超了200萬元。”戴明江說,此時多虧路橋農村合作銀行峰江支行伸出援手,幫助他解決資金問題。峰江支行行長蔣永君表示,該行一直支持農民創業創新,希望戴明江能腳踏實地把農家樂經營好。
去年,亭嶼農家樂園改造完成,并于當年下半年試營業,接受預訂服務。戴明江的人生新事業,由此開始。
把好質量關,客人帶客人
讓戴明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農家樂園未正式開業,就已經在朋友圈內傳開了。
“許多朋友來我這里吃飯,拍照片發朋友圈,其他人看到了,也慕名來吃。”戴明江說,就這樣客人帶客人,農家樂園一天天旺起來。
不過,戴明江很明白,要吸引客人,光外在環境好還不夠,關鍵是能留住客人的胃。看準這一點,農家樂園里的食材,都由他親自買。“每天凌晨三四點鐘起來,開車去菜場采購。”戴明江說,這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些食材,當地市場買不到好品質的,他就去原產地買。比如胖頭魚、溪魚,他都是當天開車去黃巖長潭水庫、寧溪等地買來。隔夜的蔬菜自己吃,堅決不上客人桌。
“客人的嘴都很刁,食材好差一口就能吃出來。”戴明江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晚上,客人說吃到了死掉的基圍蝦。自己買的明明是活蝦,怎么會是死的呢?他去問廚師,廚師告訴他,燒的時候的確看到死了一只,忘記取出來了。他批評廚師,不要因此毀了品質。
因為一貫堅持品質第一,亭嶼農家樂園的名氣越來越大,來這里吃飯的人越來越多。“20個包廂,基本每晚都能被預訂完。”一些公司與其長期合作,成為指定用餐單位。
今年8月,亭嶼農家樂園在對外預訂服務的基礎上,正式對外營業,平均月營業額100萬元。
戴明江對此還不滿足。亭嶼農家樂園菜品質量高、環境好、場地大,價格又比酒店便宜,許多客人詢問他能否提供婚宴服務。“這個主意不錯,我想嘗試嘗試。”
原標題: 戴明江:平原上的農家樂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