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為什么難?是因為好醫生太少,得了大病小病都想看最好的醫生,這樣的供需矛盾讓醫療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12月1日,我省19個地市和縣市區將試點一項新改革:做強做優公益性醫院、放開放活盈利性醫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更替之際,我省選擇將醫院分類發展,特別鼓勵社會化辦醫。
這樣的一種改革思路,將給我省居民看病帶來哪些變化?社會化辦醫又該如何徹底走出“玻璃門”呢?
回眸過去
我省民營醫院已占據“半壁江山”
浙江人的骨子里就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早在1989年我省就創建了全國首家民營醫院,這條探索之路走到2014年年底,全省共有民營醫院494家,占全省醫院總數的52.83%。在即將結束的十二五期間,社會化辦醫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發展,民營醫院門診量2014年比2010年增加了997萬人次,增長了103.5%;出院人數增加了28.7萬,增長了83.0%;床位數已經占到全省醫療機構的20%。
社會化辦醫的好處已經日益深入人心。杭州口腔醫院是一家公轉民的醫院,2006年改制成為上市公司旗下的全資醫院,和一些個人出資創辦的民營醫院相比,杭州口腔醫院更社會化。院長王仁飛經歷了整個改革轉制過程,也看著醫院一步步發展,獲得了杭州地區乃至全省各地患者的好口碑。
“我們最早走出杭州去辦分院的地方是義烏,當時是2009年,不少人還戴著有色眼鏡看社會化辦醫,地方政府更是對我們這樣外來的‘和尚’很抵觸。好在義烏衛生局的態度很開放,歡迎我們去辦分院,不過考慮到各種因素,我們先設立了一個門診部。”王仁飛院長說,看似不起眼的一個門診部,卻在幾年間刺激當地的口腔醫療技術得到了飛速提升。
和公立醫院相比,民辦醫療機構體制更活一些,國際上有哪些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儀器,他們不需要管理部門審批,可以第一時間購買和引進。目前杭州口腔醫院在全省大部分地市都設有分院,他們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到當地,給患者帶去福利和便利,也刺激了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
“我們未來五年的規劃,就是把技術衍生到縣級城市乃至鄉鎮,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最便捷最優質資源和服務。”王仁飛說。
多點執業政策,助力人才隊伍建設
社會化辦醫的長足發展,除了理念上的解放和創新,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必不可少。從我省創辦全國首家民營醫院開始,醫療管理部門就不斷在管理上進行創新和改革。
杭州市阿波羅男子醫院,今年是他們在杭州辦醫的第十個年頭,經歷了兩個五年規劃,對于我省關于社會化辦醫的政策感觸是:越來越好!
好在哪里呢?杭州市阿波羅男子醫院院長黃萬順說,最好的一個政策就是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的推出和落地。
“民營醫院要發展,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建院之初,當時還沒有這樣的政策,幾乎所有的民營醫院都是邀請公立醫院的專家來走穴。也因為缺乏管理,部分醫院的做法都欠妥。”黃萬順說,社會上不少對民營醫院的偏見,都是早些年部分民營醫院錯誤做法導致的,因為人才缺乏,一些不具備行醫資格的人被采用,出現了一些違規行為,搞壞了民營醫院的名聲。
“錯誤的做法短時會受益,如果要長久發展下去,這樣涸澤而漁的做法,最終吃虧的還是他們自身。”黃萬順說,十年來,杭州開了不少民營醫院,也倒閉了不少民營醫院,大浪淘沙,只有那些做口碑的民營醫院才能堅持下來。
“我省率先在全國落地多點執業政策以及今年再次修改多點執業政策的支持,都讓我們民營醫院感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利好。”黃院長說,不久前,醫院還邀請到了一位韓國男性生殖系統整形的醫生來杭州坐診,來之前還做了行醫資格的注冊,讓外國專家光明正大地在杭坐診,這都得歸功于新政策。
不過,和公立醫院比起來,大部分民營醫院就像一艘小船,實力顯得薄弱很多,其中最關鍵的薄弱環節還是人才。有了多點執業政策的支持,醫生走穴變得更加規范,但是公立醫院盈利模式如果不改變,在人才流動上的態度必然比較保守,一些專家也不敢流動,社會化辦醫在人才上的短板將無法根本性改變。
暢想未來
未來五年社會化辦醫床位比將再增五個點
在“十二五”即將結束、“十三五”即將開始之際,我省出臺了一份《做強做優公益性醫院、放開放活盈利性醫院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由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省發改委、省編辦等六部門聯合推出,目的是要讓兩類醫療機構理清發展思路,走上快車道。
《意見》從12月1日開始實施,在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金華等共計19個地級市和縣市區率先試點改革,對于公益性醫院和盈利性醫院試點兩個目標:通過3年左右時間,試點地區政府辦醫責任進一步強化,醫療服務的公益性明顯增強,藥占比總體降到30%左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降低到30%以下;社會辦醫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占比達到25%以上,服務量占比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群眾的信任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對于這些目標,民營醫院相關負責人都非常支持,不過對于未來的十三五規劃,關于社會化辦醫的鼓勵政策,他們也有自己的一點想法。
“我們希望政策能夠細點再細點,除了對社會化辦醫的整體鼓勵政策,對于一些專業性行業也能出臺一些細化的鼓勵政策,不少民營醫院走的都是專業化道路,比如我們是口腔專業,需要更細化具體的政策支持。”王仁飛說,此外在未來的發展目標上,希望政府的引導方向能更到位一些。
“醫療行業不能當做一個產業來做,不能用產值來估量,而應該將發展目標定在疾病的控制率上,這樣更符合醫學的發展規律,也能減少一些不當的逐利行為。”王仁飛說。
“我們希望在人才政策上有更多的支持,因為民營醫院在職稱晉升、課題申報上先天比公立醫院弱,不少人才因為這個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選擇跳槽。”黃萬順說。
這些顧慮,我省已經在謀劃中。記者從浙江省衛生計生委了解到,他們目前正在根據前期的調研情況,積極制定十三五規劃的草案,希望未來五年能讓我省各類醫院都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早報聲音
“公”和“民”攜起手來為老百姓健康提供保障
2009年,我省在全國統一的部署下,啟動新一輪醫改,改革的目的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看病到底貴不貴,難不難?有國外就醫經歷的人說,和國外相比,國內看病其實很便宜,而且看病也不用像國外那樣要預約等待很久。那為什么咱老百姓還是普遍感覺看病難看病貴呢?
讓我們來看看過去五年我省醫改的思路吧!
以藥品零差率為抓手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降低藥占比,提升醫生勞務付出的價值,推動城市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89家縣級醫院和省市三甲醫院開展合作,推進分級診療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改革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降低藥品及醫療器械的采購價格。在兩個五年計劃交替之際,又推出了《意見》這樣的政策,目的就是站在前期改革的成果上,理清發展思路,破除改革堅冰,走上快車道。
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看上去是兩類完全不同性質的醫療機構,但是他們承擔的是一樣的任務:為老百姓健康提供保障。通過前期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將公立醫院引導到做強公益性上,保障老百姓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讓所有人都能病有所醫,這是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而對于那些經濟條件好,想有更好看病體驗的群體,則提供服務理念、就醫環境都更加舒適的民營醫院,這是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這樣的一種看病分層滿足,無疑是目前最好的一種解決之道。
“公”和“民”之間不是“相殺”而是“相愛”,攜起手來各取所需,滿足不同層次的看病需求,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獲取最適合自己的看病服務,讓看病變得不再那么難那么貴,這也是未來醫改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原標題: 未來社會化辦醫將駛上“快車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