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市民成了“有車一族”,然而,由于對這個專業化極強的行業不甚了解,老百姓在買車、修車、保養車的過程中吃了不少“啞巴虧”。
昨日,記者了解到,為規范汽車銷售經營行為,溫嶺市工商局此前開展了汽車消費維權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查處了10類違法行為:汽車維修配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汽車維修少修多付、不當得利;騙收費用行為;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消費者維權行為;強制加價搭售行為;商業賄賂行為;虛假宣傳行為;“傍名牌”行為;“霸王條款”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這次行動,針對以上10類違法行為,相繼對15家汽車4S店、3家汽車維修企業進行立案查處,罰款達260余萬元。
這名目繁多的違法行為和龐大的罰款金額,讓不少市民瞠目結舌。
網名“阿木格蘇”的椒江市民說:“我們買車修車的時候一般不太質疑,沒想到有這么多名堂。不知道當時買車的時候被‘坑’了多少。”
今年6月初剛買了新車的徐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當時買車的時候被“強制要求”多支付了1000余元。“當時我們提出是否可以減免掉,銷售員告訴我們,這個項目的服務他們已經做了,因此不能免去。”徐女士無奈地說。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汽車行業的專業性太強,“被忽悠”是常有的,也直接導致了維權困難。網友“木木”直言:“汽車銷售服務業‘水太深’,我們需要保護。”
針對市民的擔憂和疑慮,記者聯系了臺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分局局長呂力。據介紹,我市為提升汽車消費維權成效,已于去年建立了立體式維權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至今,市工商局共受理汽車消費投訴300余起。
記者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分局了解到,針對汽車消費申訴大幅增加、維權舉證難度、責任界定難、維權成本高、調解成功率低等情況,去年,臺州市工商局在全市95家汽車4S店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點,并聘請19名汽車專業技術專家成立汽車質量專家鑒定團隊,對494家汽車類企業實行格式合同備案和汽車流通服務企業(4S店)公開評價,并聯合交通、公安等部門,通過行政約束的手段,集中檢查投訴量多的企業,以破解汽車消費維權難問題。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要掌握更多的維權知識,在遭遇汽車銷售服務業的違法行為時,應及時撥打12315進行投訴。
原標題: 溫嶺開展汽車消費維權專項執法行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