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09月28日訊【核心提示】溫嶺市石塘鎮是中國大陸最早沐浴世紀曙光的地方。隨著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石塘鎮從一個漁村集鎮成為聞名遐邇的文化創意鎮。
厚厚的云層遮住了太陽,卻遮不住大家心中的激動。

石塘鎮舉行升國旗儀式。
早上8時30分,溫嶺市石塘鎮政府大樓前,全體工作人員整齊排列,等待升國旗。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緩緩升起。許多經過的群眾,停下腳步,靜靜肅立。
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見證著這個海濱小鎮的變遷。
凝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陳祥來深有感觸。曾當過漁民、學過木工的陳祥來,如今是溫嶺遠近聞名的民間手工藝人。十幾年前,他從未想到,自己制作的這些傳承石塘漁民文化的手工藝品,能賣到世界各地。
在石塘,一座座民房依山傍海,壘石而建。石屋、石街、石巷錯落有致。追溯歷史,這里的居民大多由明清兩代福建惠安遷移而來,民風淳樸。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石塘漁業最為發達的時期,經濟產值幾乎占了溫嶺的“半壁江山”。
陳祥來就出生在漁民之家。高中畢業后,他當過漁民、學過木工、辦過企業、干過室內裝潢。但在他心里,最愛的還是工藝美術。
在漁村,許多退休賦閑在家的老漁民,平時喜歡手工制作船模。陳祥來跟著老漁民們學了一段時間,又有木工的底子,很快,他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并自己創新,用海洋生物的殼和其他廢舊物品,做出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
但那時的石塘相對閉塞,陳祥來制作這些東西,更多是自娛自樂。直到上世紀90年代,石塘的冷凍廠、水產品加工企業逐漸多了,一些企業會喜歡購買工藝品送給客戶。
“當時我用鱟殼做的工藝品大約賣300元一個,一年下來,收入大概有兩三萬元,但一家人光靠這些錢生活,還是有些艱難。”陳祥來告訴記者。
2000年1月1日,石塘迎來了新世紀中國大陸的第一縷曙光,也迎來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抓住這個契機,石塘鎮舉辦了曙光節,陳祥來和其他幾位民間藝人的作品都得到展出。之后,旅游業在石塘迅速發展。
如今,陳祥來制作的一個鱟殼手工藝品可以賣到2000元。通過網絡宣傳,還有許多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國游客,慕名前來購買民間手工藝品,有的還專門前來“拜師學藝”。許多漁民也開始轉型,開起飯店,辦起漁家樂。
去年,石塘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5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3億元。“看著漁村的變化,我們老百姓深深感受到了國家越來越富強。”陳祥來激動地說。
原標題: 溫嶺石塘:從漁港到創意小鎮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