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大閘蟹要到9月下旬上市,這段時間,商家們賣的都是“紙螃蟹”。由于今年受到反腐倡廉的影響,螃蟹市場遭遇了史上最冷的寒冬。“紙螃蟹”去禮品化后,這種“類金融”經營模式將何去何從?
今年中秋,陽澄湖大閘蟹商家們幾乎都沒有心情過節。昨天,杭城幾家蟹商紛紛向記者訴苦,中秋節這個黃金銷售檔期,螃蟹賣得非常不好,行情差到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其實陽澄湖大閘蟹要到9月下旬上市,這段時間,商家們賣的都是“紙螃蟹”。由于今年受到反腐倡廉的影響,螃蟹市場遭遇了史上最冷的寒冬。“紙螃蟹”去禮品化后,這種“類金融”經營模式將何去何從?
[大閘蟹店]
中秋過后蟹店出現“零銷售”
每年中秋節前后,杭州鳳起路王氏水產門店里,總會圍滿了顧客。但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
9月9日是中秋節后第一天。中午,記者來到這家門店,店內一位顧客都沒有,只見身著紅色工作服的店員三三兩兩圍坐在大廳里。一位伙計在門口板凳上坐下,無事閑聊。“中秋節那天還有點人,今天一個顧客都沒有。”
門店玻璃水缸里,爬著早先上市的大閘蟹。這位伙計指著其中一只公蟹說,去年這樣規格的螃蟹每斤售價是368元,今年降到180元也沒見人來買。
門店冷清“門可羅雀”,老板心里是火急火燎。王氏水產掌門人王志強這兩天一點心情都沒有,沒有生意好招呼,就拿起手機撥打同行的電話,互相打探各自的經營情況。
“去年中秋,我這家門店一天賣出50萬元,今年中秋這天才5萬元,今天,你看都到下午了,連一張發票都還沒開出去。店里銷售熱線電話幾乎不響。”王志強邊說邊打開電腦,查看網上銷量。“網上排名我是第一,但這個量也只是去年的一半。我少了一半,別人家下降三分之二都不止。”
“今年中秋賣得非常不好。”電話那頭,在杭州開了多家連鎖螃蟹店的張德洪語氣里透露出一絲傷感。他告訴記者,往年他家的螃蟹券打七折到八五折,今年已經降到了六五折,銷量還是只有去年的一半。
去禮品化致“紙螃蟹”一落千丈
每年中秋節前后,不管大閘蟹有沒有開撈,以提貨券方式出現的“紙螃蟹”都會提前熱銷。而今年商家們紛紛出現“紙螃蟹”銷售大幅下滑的情況。
張德洪向記者坦言,螃蟹這個普通的農副產品,化身為一紙螃蟹券后,賦予了禮品的身份,往年螃蟹券市場基本上都是以送禮為主。但今年,受到反腐倡廉政策的影響,這塊市場流失嚴重。
王氏水產每年90%的螃蟹是通過“紙螃蟹”預售的。王志強告訴記者一組數據:2012年,政府采購的王氏水產“紙螃蟹”占比3%至5%,去年,這個數據降到了千分之五,而今年是零。
王志強分析,雖然政府采購占比非常小,但這次政策影響,帶來的市場效應非常大。除了部分企業給員工發福利會來買螃蟹外,其余顧客基本上都是散戶。接下來除了螃蟹正式上市和國慶節短暫半個月的銷售高潮,市場只會越來越疲軟。
身為蘇州市陽澄湖蟹行業協會會長,張德洪很擔憂今年整個螃蟹的行情。他說,陽澄湖大閘蟹是中秋節應景產品,中秋節這個檔期是銷售的黃金時段,今年中秋沒抓牢,接下來只有看國慶假期。不過,他認為,中秋節市場冷淡,國慶節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禮券商家]
倒券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螃蟹市場寒風同時也刮向了下游行業。
杭州體育場路一家煙酒回收店,往年還回收螃蟹券,去年甚至還自己做起了螃蟹券的生意。不過今年,當記者問及生意如何時,老板直搖頭。“煙酒我們還可以回收,月餅券和螃蟹券沒人要的,我自己也不做了。”
杭州禮百貿易有限公司代理銷售各種禮券產品。該公司銷售總監杜駿告訴記者,今年他代銷的王氏水產和張德洪牌大閘蟹券生意不好,到現在只有去年攔腰的銷量。
“月餅券來年不一定做了,螃蟹券還會再做做看。”杜駿表示,今年禮品市場受到重創,月餅和螃蟹兩種券都不太好賣。倒券這個行業從2010年開始盛行,比起其他行業,這個活時間短,干得輕松,這個圈子里進進出出的人很多,生意做大的都舍不得離開。
但他坦言,靠倒券牟取暴利的時代肯定一去不復返。“螃蟹券市場未來兩三年將進入震蕩期。投機一把就走的那種同行只會越來越少。螃蟹產品也會更多走平民化消費路線,而不是送禮路線。我們也在調整公司的消費人群。”
[延伸]
一張螃蟹券背后的商業邏輯
最近,網上瘋狂流傳一則段子:“月餅廠商印100元月餅券,65元賣給經銷商,經銷商80元賣給消費者A,A將票送B,B以40元賣黃牛,廠商最后以50元向黃牛收購。沒生產月餅,廠商賺15元,經銷賺15元,A送人情,B賺40元,黃牛賺10元。廠商只生產月餅票就行了。這就是月餅證券化。”
其實這個段子,完全可套用于螃蟹券上。“紙螃蟹”預售后,一般要等到大閘蟹上市才完成交易,這就形成了期貨。這背后隱藏了一套金融邏輯。
誰最虧?
這個市場流通閉環,各方都有盈利,唯獨消費者A,他付出了80元,看似他最虧。其實不然。除了A和B外的其他消費者才是受害者。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營銷學副教授王小毅表示,在禮券市場流通這個閉環里,大家忽略了一個價值創造的過程,那就是“送禮”環節。
“這個閉環看上去經濟很繁榮,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送禮本身是價值交換,消費者A送禮后可能會交換到更大的價值。這里面可能因為消費者A造成更大的價值浪費、公共利益的犧牲、公共財產的流失。所以中國的禮品經濟往往隱藏有腐敗經濟。這個是看不到的。”
此外,這個閉環造成的結果是,月餅或者螃蟹的價格被哄抬。普通消費者消費這種產品,則需要掏出更多的錢。
有什么后果?
商家不用飼養螃蟹、不用生產月餅,通過金融手段就可以賺到錢。王小毅將螃蟹券、月餅券這類經營模式稱作“類金融”模式。
“到最后,大家都不用生產,只需通過金融運作就可以賺錢,這是虛擬的經濟,應該要杜絕。”王小毅認為,當蟹農也玩起金融,這是行業的悲哀。因為沒有人去管螃蟹養得好不好,沒有人關心產品質量了。
這樣導致的惡果是,一旦蟹券發行過多,商家供應不上貨,就會出現消費者提不到螃蟹,或者提不到真正的陽澄湖蟹,以至于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短斤缺兩。有的消費者甚至今年提不到貨,等來年再提。來年這家店還在不在也是未知數。
另外,要是商家把預售螃蟹得來的資金拿來做房地產等其他投資,一旦投資失敗,連鎖店一夜關停也有可能。
其實,行業內人士早已明晰這其中的道理。采訪中,蟹商們一再要求記者提醒消費者,網上充斥著大量超低價的蟹券,這些券“高標低售”,泡沫很大,有些根本沒有線下門店,務必謹慎購買。“現在你以超低價購買券,其實我覺得那是最貴的價格,因為你可能提不到真貨,甚至提不到貨,成了花錢買一肚子氣。”王志強如是說。
蟹券真會回收嗎?
在上述的段子中,因為廠家回收了月餅券,造成不用生產月餅也能賺錢的現象。不過,現實中,月餅和螃蟹券很少有被廠家回收的。
以4兩公3兩母共八只蟹的禮券為例,蟹券面值1188元,王氏水產以四折價格475.2元賣給經銷商,經銷商以498元轉賣給消費者。黃牛至少以450元的價格從消費者手中回收。
但是,“今年協會對外公布這個規格的蟹養殖成本至少422元。我們還需要店租、物流、人力、包裝等成本,加起來已經不止黃牛的價格。所以不會去虧本收購螃蟹券。另外,中秋節一過,蟹券的價格大跳水,更不可能去收。”王志強如是說。
王小毅稱,螃蟹、月餅不可以長期保管,價值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不能充當一般等價物,回收的比較少。只有稀缺性、剛性產品才適用上述邏輯,比如香煙、購物卡。
原標題: 一張蟹券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鏈?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