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評論 正文
鏟除“小金庫”的 外部條件已基本具備
2014年08月25日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符慕欣

  本月以來,包括水利部、商務部、中石油、質檢總局、稅務總局、衛計委、新華社等單位紛紛啟動“小金庫”治理。援引中紀委官網的最新披露,已啟動專項治理的中央級單位都不敢再玩敷衍。

  一般而論,“小金庫”大小往往與所在機構的權力大小直接相關。然而,當新華社也被納入專項治理重點單位,民間也并未感到有絲毫意外。一來中央巡視組巡視新華社,發現該社一些部門、單位隱匿收入、虛列支出皆有“小金庫”充當“提款機”;二來百姓皆知曉,但凡與公字沾上點邊的,甭管是機關、事業還是企業,大到中央級小至村委會,幾乎沒有不設“小金庫”的,差別只在于“小金庫”規模大小和設置時間長短。

  這次再治“小金庫”,很可能整治歷史將改寫,最終鏟除“小金庫”這顆腐敗毒瘤,這次整治很可能是個轉折點。從久治不愈、越治越甚到最終動真格,關鍵是長期支撐“小金庫”肆虐的外部條件正在發生大面積坍塌。

  先說大勢之變。若說十八大剛閉幕中央推出“八項規定”開始“反四風”,人們普遍對是否能“真反”尚持有疑慮,那么時至今日,絕大多數民眾已相信這一回的確較了真。這就對“小金庫”的設置者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震懾氣場。事實上,就是沒有這次專項整治,利用“小金庫”斂財,通過“小金庫”送禮、吃請、報銷、消費、發放額外補貼等腐敗行為,亦有所顧忌和收斂。

  再說執紀執法剛度之變。以往,“小金庫”資金只要不直接裝進個人口袋且數量巨大并被公開曝光除外,一般性人人有份的“分肥”,對于拍板之領導,最多做個內部檢查即可相安無事。這一回不同了,自查自糾報告須經單位黨政正職、總會計師簽字背書。若自查自糾后再被揭發,得先摘烏紗再依紀依法追責。

  以上兩條互為因果。大勢一變執紀執法剛度隨之而變。剛度之變反過來又為大勢之長久鞏固提供了新的必要條件。

  大幅削減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在很大程度上堵住了“小金庫”的一個主要來源。縣以下機關部門取消出納會計,財務收支報銷統一上收至以縣為單位的“財務中心”一口受理,以及政府采購由縣為單位集中進行,堵死機關部門直接和變相斂財的兩條主要渠道。同時,也意味著以往習以為常的虛報冒領難度明顯加大。而送禮吃請成為“過街老鼠”,濫發補貼風險加大,亦使繼續私設“小金庫”的“必要性”明顯降低。

  新媒體與自媒體舉報監督的零門檻,以及舉報一經查實后的真處罰,令頂風保留或新設“小金庫”者少了一份僥幸心理。此外,舉報平臺的全國性聯網及查處結果的公開化,令地方領導對此類腐敗行為繼續采取“捂、掖、藏、拖、壓”的風險也成倍放大。所有這些因素,都從不同側面印證出最終鏟除“小金庫”的外部條件已基本具備。

  綜上所及,人們當可感悟出一個規律性現象,有些改革之所以長期改不動,抑或越改疾患越重,缺失的不僅僅是壯士斷腕之勇氣,更取決于改革必需的外部配套條件是否已經成熟和具備。

  然而,若要最終鏟除“小金庫”且讓其永世不得復活,還必須趁熱打鐵,構筑新的外部條件:其一,接下來要抓緊實施各級各類培訓中心與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的徹底脫鉤,徹底斬斷“小金庫”的殘存財路;其二,果斷斬斷政府部門與市場中介機構的利益聯系和利益輸送渠道。眼下,隨審改之推進,過去由政府部門或下屬事業機構親自操刀的收費類企業財務審計、資產評估、信用審核、環評、安評、消防、法務等前置評審,看似已由企業自找市場中介進行,但稍作深究,政府部門對企業的“暗示”、“提示”、“介紹”、“推薦”仍大量存在,那些被關照的市場中介則照樣投桃報李,只是手法更加隱蔽而已。

  一言以蔽之,本次“小金庫”整治開局好于以往,而且將形成上行下效之態勢,但要最終實現根治,尚有大量配套改革必然一鼓作氣、環環跟進,不給“小金庫”設置者留下喘息時間。

原標題: 鏟除“小金庫”的 外部條件已基本具備

標簽: 鏟除小金庫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