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駕駛學校是培訓駕駛技能的社會化機構,公安局則是組織駕駛證考試的主管部門,兩者之間本應涇渭分明。但是,江西省景德鎮市公安局從2007年開始,陸續使用了當地一家駕校賬上的4700多萬元資金。(《東方早報》5月7日)
駕校之所以成為當地公安局的小金庫,原因無非有二:一是駕校仰賴于公安機關而生存,面對權力勒索只能乖乖上供。二是駕校本身與某些監管者之間也存在利益鏈,近年來駕校收費節節上漲,無非是因為民眾要報考駕駛執照必須經過駕校,市場壟斷下的暴利合謀是可以想象的。
其實,回顧中國駕校的發展史,駕駛證技術培訓最初只是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一門課程,但由于學校的經費有限,開始對外招生,成立公立駕校。而這些年來,隨著“汽車時代”的飛速駛來,一個直接的變化就是,龐大的駕校市場應運而生。交通部門和公安部門作為職能部門,也開始對駕校進行監管。
但行政管理雖然有助于改善對于駕校的管理,如果從行業的“頂層設計”考慮,修改當前必須經過駕校學習方可考試拿證的管理體制,可能才是駕校行業打破壟斷,樹立行業倫理規范的根本之策。目前“考駕照必須上駕校”的規則,其實只是某些部門私自制定的辦理章程,亂設行政限制,而在法律上,并沒有個人不能報考駕駛執照的規定。
正因如此,近年來不去駕校學習,而以“個人身份”參加考試的準駕駛員們,正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前幾年,廣東深圳就有市民本著這種樸素的權利意識,不斷持續地走法律渠道,去爭取駕駛員資格獲取方式。中國行政法研究會會長應松年教授指出,有關部門在獲得駕駛執照程序中要求必須出具《駕校培訓記錄》的條款,屬于私自增設行政許可。公民在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前提下,有權利選擇駕駛技術學習的途徑。公安和交通部門應該對駕照考試嚴格把關,而不是培訓,更不應該通過行政決定來限制公民的自主選擇權。而且行政許可法也有規定,對于公民特定的資格考試,行政機關和行業協會不得組織強制性的考前培訓。
這也是許多國家對于公民學車拿駕照的普遍認識。比如在美國,考取駕照的過程十分簡單。美國有專門的練車場,需要學車的人有專門的場所練車。美國也有駕校,政府對公民的學車方式不加干涉,很多美國人開車都是父母教會的。美國申請駕照考試的費用每個州都不一樣,但大都在20美元的范圍之內。美國考取駕照要通過兩關:交通規則考試和路考。通過這兩項考試后就可拿到屬于自己的駕照。
如果從駕校行業存在的法理基礎和道德性角度出發,必須承認,這才是一個徹底而根本的解決方案和努力方向。駕校擺脫過度管制才能避免利益尋租,進一步開放駕校市場,同時賦予民眾不通過駕校也能參加駕考的自由選擇權。這種市場秩序和制度設計的達成,一方面意味著對公民合法權益的回歸和保障,另一方面也會推動駕校行業在競爭中真正成為一個有著自發行業操守、也具備真實競爭力的行業。到那個時候,那些“吃拿卡要”弄虛作假的駕校,以及干脆把駕校變成自身小金庫的權力掌握者,可能就因為失去生存土壤而無影無蹤。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