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生命在于運動”。隨著大家對健康的越加關注與渴望,鍛煉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退休后的老年人,把晨練作為他們一天生活的開始,散步、打拳、舞劍、登山……項目豐富多彩、五花八門,那股高漲的積極性更是把年輕人遠遠甩在后面。
然而,就在最近兩周,本報96068熱線接到兩條報料,都是關于老年人在晨練中發生意外的。先是一位74歲的老人在游泳時發生腦溢血,接著是一位80歲老人爬杭州城隍山鍛煉時不小心摔了下來。
老年人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杭城的健身“達人”和醫學專家,有話要說。
晨練百態
早鍛煉的老年人大軍
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昨天清晨,我破天荒地5點起床,跟著老爸一起加入晨練隊伍。
位于杭州貼沙河邊的城東公園,是附近居民們鍛煉的一個聚集地。當我們隔著貼沙河還在環城東路上步行時,對岸傳來一陣陣婉轉的樂曲聲,老爸說,那是一些到得較早的老人已經開始練起來了。
高架橋下方,鍛煉的人群最集中,已經匯集了三波人馬。一波是打太極的,動作舒緩;一波是練武術的,他們在剛硬的武術動作中融合了折扇舞,陽剛中還帶點柔美;還有一波的鍛煉方式有點特別,老人們跟著廣播節奏,有節律地拍打著自己的身體。
“你別以為我們是在自己身上隨便亂拍,如果把整套操做完的話,幾乎就把自己全身拍了個遍,那種感覺就像做了次盲人按摩一樣,全身熱乎乎的,非常舒服。”正跟著節奏拍打肚皮的郭阿姨,對自己的鍛煉項目頗為滿意,“可能是在拍的時候通經活血了吧。”
沿著游步道在公園里轉了一圈,鍛煉的人群比比皆是。
一名穿睡衣的老人,赤腳在鵝卵石上來回走路,邊走雙手邊前后揮舞擊掌。旁邊的人說,他是在做腳底按摩。我也忍不住脫了鞋子嘗試一下,不過感覺簡直寸步難行。
還有一名穿著綢緞褲子的阿姨,走著走著就跳了起來。只見她雙手用力抓著一根樹枝,雙腳離地,就這么支撐了一分多鐘。而就在同一處地方,這個阿姨離開后,另一個大伯也走過來,做了同樣的動作,支撐的時間也更長。
撞樹這種看似“自虐”的方法
有的老人也在練
在一塊靠近鐵路的草坪上,一身黑衣的林師傅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鍛煉。
當我第一次看見他時,他的一只腳正高高放在樹杈上壓腿,雙手則擺在與肩同高的位置。“這叫站樁,這條腿酸的話就換一條腿,大概堅持半小時的樣子,我已經練了有幾十年了。”林師傅說。
而當我返回途中,第二次見到林師傅的時候,只見他兩腿分開,與肩同寬,筆直站立,雙手仍然是擺到與肩同高的位置。他準備保持這個姿勢幾十分鐘,甚至個把小時,“可以趁這個時候閉目冥想,一邊呼吸著早晨的新鮮空氣,一邊把內心積蓄的壞情緒統統釋放出來。”他說。
在交談的時候,林師傅告訴我,偶爾,他還會見到幾個通過“撞樹”來鍛煉的老人。
這些老人一般都是選擇公園里的幾棵大樟樹作為伙伴,給樹身圍一塊布,然后開始用自己的身體撞樹,背部、胸部、手掌或是手臂,一個個部位輪換著來,用他們的話說“既可以鍛煉撞擊部位的肌肉,也可以通經活血。”
可惜,昨天我在那幾棵香樟樹邊苦等了許久,這幾位鍛煉的老人都沒有出現。
“這種撞樹的方法根本不用學,你就自己帶塊布來,哪兒不舒服就撞哪,保證你撞了就舒服,越撞越想撞。”林師傅笑著說。
當然,這種看起來像“自虐”的方法,我實在沒有勇氣去嘗試。
健身“達人”有話說
撞樹不可亂撞,要看自己身體是否合適
攀著枝條“掛”樹上,用身體撞樹,看著這些“奇葩”鍛煉方法,著實讓人為老人的安全捏一把冷汗。
這樣的晨練,到底靠不靠譜呢?老人的鍛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我向體育健身“達人”和專業醫生尋求答案。
陳國新是杭州市武術協會副會長、杭州市健身氣功協會副會長,也是杭城體育圈內有名的健身“達人”。
陳國新說,撞樹,這種做法在武術上倒是有跡可循,被稱為“排打功”,通過身體與樹身的撞擊,可以讓撞擊部位的肌肉得到鍛煉。但他提醒,這樣做的前提,是自己的身體狀況必須合適。
“我認識有一些經常在城隍山上做撞樹運動的人,光著膀子,一會兒用背撞樹,一會兒用手拍樹,十來年練下來之后,那些經常撞擊的部位全是老繭。”陳國新說。
宜等太陽出來后,再出門鍛煉
此外,陳國新覺得,老年人對于鍛煉時間的選擇上,普遍都不太合適。
老年人的早鍛煉,大多集中在六七點鐘,有更早的甚至四五點鐘就出門,其實這樣可能會得不償失。“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樹上還掛著露水,樹叢間飄著霧氣,綠色植物在沒有陽光的條件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此時空氣里的二氧化碳明顯多于氧氣。不僅空氣不好,空氣中的寒氣和濕氣也很容易入侵身體,這些可是百病之源。”
所以,像之前林師傅這樣,以為“早晨的空氣呼吸起來新鮮”,其實是種認識誤區。
陳國新再三強調,他自己是一定要到太陽出來了以后再出門鍛煉的。
另外,要是碰上像前幾天這樣連續的雨天,陳國新想告訴老年朋友們,完全不需要為沒有戶外的鍛煉場所而犯愁,在家也能做很多鍛煉。
比如在看電視時,你可以坐在地板上,雙腿慢慢分開,這可比在公園的樹上壓腿拉筋更安全。而如果柔軟度達到一定程度,你還可以做做盤腿,單盤或是雙盤都行。
專業醫生的建議
老年人鍛煉
要根據自身情況
量力而行
“首先,我們醫生都是鼓勵大家去鍛煉身體的,但你選擇的運動方式是否科學合理,我想現在有不少人都沒做到。因為我們在臨床中接診了太多運動受傷的人,而且近年來還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杭州市中醫院康復科主任倪克鋒說。
倪克鋒舉了幾個老年人運動不當而受傷的例子,比較有代表性。
比如,老年人掛在樹上做懸吊,他就碰到過肩膀拉傷的、肌肉撕裂的、下地時把腳給扭了的;比如,還是說到撞樹鍛煉,因為老年人的骨密度很低,曾經就有人輕輕一撞把自己撞骨折的……
老年人身上大多有一些基礎性疾病,他們的運動方式與強度都不能與年輕人相提并論,而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存在差異,并非人家做了感覺好的運動就一定適合你。
倪克鋒說:“運動就跟吃藥一樣,不存在萬人一方的情況。”
老年人鍛煉前
須花更長時間
做準備動作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與對運動學的研究,倪克鋒在老年人鍛煉的項目與強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專業的建議。
一是可以以下肢的粗大肌肉的鍛煉為主,如散步、跑步、騎自行車等項目,鍛煉后對心肺功能有一定幫助。但是當心肺功能不穩定的時候,或是感冒的情況下,最好能暫停運動,且等康復后也不要一下子恢復之前的強度,可以花3—7天的時間慢慢增加適應。
二是老年人做運動前得花更長的時間做準備動作,以免爆發性運動刺激到血管。心臟功能差的人,最好是參加些集體性、娛樂性運動,盡量不要參加競技型等會刺激情緒的運動;腎功能不好的人注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出汗多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增加蛋白尿。
三是如果想嘗試人家推薦的運動項目,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先坐下來看看,從“小劑量”開始試,如果覺得舒服,可以再慢慢加量,以運動后不感覺疲勞、不影響胃口為宜。如果自己吃不準的話,可以上醫院請專科醫生幫忙評估一下。
總之,倪克鋒說,通過運動強身健體是件好事,但鍛煉要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總原則。
原標題: 接連發生兩起晨練出意外的事情 老人鍛煉要量力而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