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東航MU2528在武漢進近階段聯系塔臺時,因塔臺管制員在崗位上睡著,多次呼叫無人應答,后在進近管制員指揮下復飛12分鐘之久落地。
所謂“復飛”,又稱重飛,指的是飛機降落到即將觸地著陸前,將機首拉起重新起飛的動作。對于乘客而言,恐懼與擔憂難免。而對飛行員而言,復飛說明出現了某種問題,因此也必然伴隨一定危險性。
正因為如此,此番導致飛機復飛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塔臺管制員睡著了,著實讓人無法接受。空中交通管理是民航安全服務的重要環節,塔臺管制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500米高度以下、半徑10公里范圍內航空器的起飛、降落和地面滑行。如果塔臺管制員都睡著了,飛機起降無人指揮會有多么危險。
不可否認,塔臺管制員的工作的確辛苦,大晚上值通宵夜班就更辛苦;但是,既然還在崗位上工作,就應該對乘客的生命安全負責。當然,如果只是就事論事突出個人因素,可能并不公允。出現這種事情說明機場管理是存在嚴重漏洞的,比如,是否只有一個管制員在上崗,他睡著了就整個機場癱瘓?是否存在員工超強度上崗工作的問題?員工睡崗僅是個人特殊原因,還是體力透支的普遍現象?
塔臺管制員睡崗無疑是性質比較嚴重的航空安全隱患,既然暴露出來了就應該直面應對。可是,一份民航明傳電報急件上,“此件不公開”五個字特別顯眼。既然“此件不公開”,又是怎樣流轉到媒體手中?只是希望民航局接下來的重要工作不是“查內鬼”,而是反思民航問題事件信息公開的嚴重不足。
對虛驚一場的航班乘客而言,對于飛機突然復飛的原因理應享有知情權,否則,人們就不得不懷疑:還有多少復飛是因為塔臺管制員睡著了?之所以曾經出現攔飛機之類的乘客過激維權事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航空公司信息公開工作做得很不好。凡是航班延誤總要推給天氣原因等不可抗力,讓人分辨不出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現在看來,信息公開不足,不僅在航空公司層面存在,而且很可能是系統性的,在整個民航系統內部,動輒都是“此件不公開”。
相比塔臺管制員睡崗,“此件不公開”的外部監督乏力,或許是航空安全更大的安全隱患所在。
原標題: 塔臺管制員睡崗怎能“此件不公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