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財經 > 商業 正文
市場細化、跨界互動:農產品電商,嘗試新玩法
2014年05月30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你們的蔬菜是怎么種植的?是有機的嗎?”“你們的基地離市區還有多遠?”“電商平臺可以跟我們合作嗎?”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長三角地區農商對接洽談會上,來自杭州的安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王曉楨成了對接場上的焦點。

  這場以農產品和超市間的產銷對接,除了涌進2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以及省內外的大型超市,還吸引了省內多家農產品電子商務、配送企業現身。最“土”的農產品,加上最“洋”的電子商務,正在成為農超對接的一條新途徑。

  細分農產品市場

  經過多年努力,“農超對接”成為我省各地政府大力推進的“保民生、穩物價”、保障農民利益的一種農產品生產經銷模式。不過,對于許多規模“高不成低不就”的農民合作社、農場來說,優質的農產品在渠道上也有自身的煩惱。

  “公司生產基地生產的瓜果蔬菜,通過了有機認證,但價格在超市并沒有競爭力。”長興一家農業發展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種植成本相對高些,他們的有機蔬菜賣到批發市場,價格比普通蔬菜高15%左右,再經批發市場到農貿市場或超市,一方面消費者會支付更多流通環節的費用,另一方面,在終端也難以分辨是否有機,所以優勢并不明顯。

  不過,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開始看中這塊“隱藏”的蛋糕,希望銷售這些被低估的農產品。

  “超市不適合做這些略微高端的農產品市場,而農民又沒有這個能力,為什么我們不跳出來做呢?”王曉楨介紹,他們所售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收購的價格比通常的批發價要高出10%至15%。而在另一端,他們通過和快遞企業合作,降低配送費用,最終到達客戶手中的蔬菜與農貿市場相比,價格類似,但質量更優。

  據了解,在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中,流通環節煩瑣、流通效率低是突出問題。我國大部分的農產品都是經由“經紀人—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商”的模式到達消費者手中,煩瑣的環節使得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逐級增加。與此同時,流通環節過多導致農產品流通領域損耗嚴重。據統計,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30%、12%、15%,蔬菜流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達到54%。

  “農產品電商,將農產品從原產地直接發貨到消費者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流通模式流通環節煩瑣、流通效率低、損耗嚴重的缺點,同時,也建立起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的平臺。”同樣在探尋網絡銷售的紹興市大自然農業公司總經理劉榮杰說。

  跨界互動賣產品

  有市場,有貨源,但農產品電商做起來卻并不是“一根網線加一臺電腦”這么簡單。

  “我們不僅有功能分類的茶葉,也有鼓勵客戶培養種植的設計產品。”在本屆農商對接會商物色貨源的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李曉軍告訴記者,以往在網頁上發幾張圖片賣農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通過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思維,農產品營銷的新玩法越來越多。

  同樣賣茶葉的“鄉土鄉親”CEO趙翼,則把目標放在了線下的城市茶會。他告訴記者,這家運營了大約兩年的公司,現在開始測試第六款茶,但已經發起好幾次“城市茶會”這樣的線下活動,“每開發一款產品,我們不是推測哪種口味大家更喜歡,而是搞大眾評審,讓用戶來做封閉測試。”趙翼說。

  而在遂昌,一只“土雞”在整個農產品電商行業賣得風生水起。遂昌金竹鎮,這里的每只雞都帶有身份標識的腳環和檢驗檢疫腳環,一面標明冷鮮雞的品種,另一面印著可供掃描的二維碼,“以二維碼的形式展現基地信息,可掃描查看這只冷鮮雞的來源、生產、檢疫等信息,甚至飼養視頻。”

  “這一切拉近了農產品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遂昌電子商務協會會長潘東明說,這也要求電商更好地“包裝”農產品,“而農民很少會寫一些文案、剪輯視頻,這都需要我們去跨界操作。”

  “現在做農產品,就要學跨界啊。”“新農哥”的創始人、臨安堅果炒貨行業協會會長余中武說。從2008年走到線上的“新農哥”,現在被認為是電商堅果行業的三甲之一。“雖然我們是賣山核桃的,但現在我們也專門組了自己的數據團隊,還有新應用測試團隊。”余中武說,“農產品企業,會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

  對此,安廚電子商務的王曉楨深有同感。她告訴記者,基于已有的客戶,安廚科技已經積攢了這些客戶近兩年的農產品消費數據,“我們正在設計一套方法,分析他們的消費習慣,更好地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稱心的產品,同時,也可以基于這些數據拓展新的客戶。”

  保障體系待完善

  除了中小電商,如今,越來越多的大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等也都開始在生鮮農產品方面進行布局,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等垂直電商也紛紛涉足。在這種被“圍剿”的形勢下,從小做起的農產品電商發展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

  王曉楨認為,將農產品電商做出特色的關鍵是扎根到產業鏈的最深處,做足一端,挖掘核心價值。“以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為例,他們都是深入到原產地,探索地理標志產品的特殊品質和文化內涵,并宣傳地理標志產品的當地人文狀況、地理環境等,從而將這些土特產品通過互聯網從原產地帶到消費者面前,供其選擇。”

  而針對農產品電商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瓶頸——物流,也有公司開始探索。安廚科技扎根桐廬,這也是我國快遞起源的快遞之鄉,“我們和當地的多家快遞公司都有合作,降低物流成本。”而遂昌,則選用了另一種模式——依靠順豐優選在冷鏈物流方面的優勢,把生鮮食品打入大城市。

  專家建議,為促進農產品電商健康發展,未來應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規制和標準化建設,加快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規范信息發布、網上交易、信用服務、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糾紛處理等方面的服務;同時,促進支付信用、金融、保險、檢測、認證、統計和人才培訓等服務協調的發展。

  “傳統生鮮類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難度很高,并不是靠純投入就能完成的。”浙江省農業廳產業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說,特別是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迫切的是要政府機構和電商平臺聯手合作,盡快改變各自為戰的狀態,為生鮮類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礎。”

原標題: 農產品電商,嘗試新玩法

稿源: 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顏偉杰 通訊員 吳麗 涂敏靜  編輯: 王未未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