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潛規則?關鍵在一個“潛”字。長期暗藏于行業之中,游走于灰色地帶的潛規則,對于消費者而言,常常是消費不透明、信息不對稱,遭遇各種消費糾紛、困擾的“罪魁禍首”。
尤其對于施工期限長、產品類目多、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的家居裝修裝飾行業,這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被廣泛操作的“潛規則”,就像是一場又一場的噩夢,讓整個原來美好憧憬的家庭裝修,變得心力交瘁、欲哭無淚、膽戰心驚。
如何跳過潛規則,甚至打破潛規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不妨先看一看,究竟是哪些家裝潛規則在今年被抱怨、投訴最多,讓“前人”一不小心就吃了苦頭。希望正歡天喜地拿新房鑰匙,準備“卷袖子”裝修的你,對這些人、事、物以及環節,多長個心眼,別再重蹈覆轍了!
留意1個人
他極大影響裝修成敗與花費
關鍵人物:設計師
在家庭裝修的整條生態鏈上,作為最早接觸業主的專業人士,無論是咨詢裝修報價、挑選主材還是幫忙陳設,把房子從毛坯變成精裝的全過程,設計師都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因而也備受業主尊重。然而,就是這一個重要人物,同時也有可能是個高明的材料“販子”。為了從材料商那里獲得高達20%-50%的銷售返點回扣,很多設計師會利用客戶想達到“完美”設計的心理,采取“無意”推薦、“美學”陷阱等帶客手段,忽悠消費者購買他們所指定的“一線品牌”,從中獲取高額的“灰色收入”——回扣。
與之呼應,雖然“肉痛”利潤,但很多家居產品商為了生意依然離不開設計師,甚至“巴結”設計師,一位瓷磚品牌代理商告訴記者,為了拉攏和討好設計師,他們除了給一定比例的回扣外,逢年過節還想盡辦法贈送禮品,同時經常為VIP設計師開辟專場銷售。
提醒
1.別為了貪小便宜自投羅網。實際上,從家裝公司的合作品牌中選擇產品,價格更優惠,質量更可靠,因為考慮到建立的是長期的批量合作,不論家裝公司還是品牌商,在價格和質量上都會更嚴格把控,“放水”的可能性比較小。
2.在裝修設計過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見。對于個性化突出的產品要看是否物有所值,當設計師極力推薦其中一款時,就要提高警惕,應該貨比三家,再做決定。
3.找收設計費的品牌公司。行業內眾所周知,“吃回扣“的屢禁不止,與家裝公司目前的考核以及薪酬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業內人士介紹,杭州一部分品牌家裝領軍企業,從2010年開始,就已開始實行全面收費。根據設計師的從業經驗、設計水平、裝修作品等,設計費從50元-300元/平方米不等。從市場反映而言,這些公司的業務量同比不降反升。
重視2件事你家的裝修就不會出大岔子
第一件事:家裝合同
家裝合同暗含陷阱,這實際上是一些家裝公司慣用的潛規則。為了吸引業主的目光,促成下訂金或者簽單,家裝公司常常會采取主動降低預算的策略。用自制合同,故意含糊材料級別,以及品牌名稱,等到施工隊進場開始裝修了,再跟已經上了“賊船”的業主,一一清算賬目,步步抬高裝修總價。而此時,“門外漢”的消費者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只能硬著頭皮讓裝修公司完成施工。
裝修合同可謂一字千金,消費者一定要仔細,不能以口頭約定為準。在簽訂合同前,消費者一定要多長個心眼兒,弄清楚建筑面積與套內建筑面積的概念,尤其是弄清楚房屋裝修總共需要花費多少錢,材料中都有些什么,與自己的預算及心理預期是否相符,多小心才能少吃虧。
對于一些家裝公司來講,大概有10%到20%利潤是通過虛報面積拿到的,多出部分的材料費自然而然全進了家裝公司的口袋。此外,部分消費者本身不是很重視裝修合同,面對幾頁甚至十幾頁的合同,很多消費者沒有耐心逐條細讀,只關注和設計師聊家裝風格與預算費用,忽略了合同對自身合法權利的保護,到頭來只能追悔莫及。
提醒
1.使用正規合同范本:杭州業主可使用“杭州市住宅裝飾裝修施工合同”(2009版推薦文本)。
2.工期約定:寫明裝修的具體要求和完工日期,不給某些裝飾公司拖延工期埋下伏筆。
3.付款方式:建議在簽訂合同時,盡量約定把付款時間按照工程進度3:3:3:1地進行支付。
4.增減項目:多做個柜子,多改幾米水電線路等等在裝修中挺常見,但需在增減項目施工前,經雙方簽字確認,并明確增減的費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糾紛。要盡量避免在施工的過程中不斷增加本來就沒有計劃的項目,導致最后超出預算。
5.保修條款:保修時間內,裝飾公司應該承擔的責任尤為重要。比如出了問題,公司是包工包料全權負責保修,還是只包工,不負責材料保修,或是還有其他制約條款,這些都一定要在合同中寫清楚。
6.按圖施工:嚴格按照您簽字認可的圖紙及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如果在細節、尺寸上和您認可的設計圖紙不符合,應立即要求返工。
7.質檢到場的頻次:質檢人員是裝飾公司對施工工程質量最重要的監督人,建議在合同中要求其在每一道主要工序完成時到場,并做好檢查情況書面記錄。
8.選擇好公司:有些家裝隱患常常要使用一定周期后,才會顯現。較長的時間中,有些小家裝公司或游擊隊早已解散,消費者根本無處索賠。因此,在簽訂家裝合同時,最好選擇有信譽、有口碑的品牌公司。
9.別漏了違約賠償。很多裝修公司在與消費者簽訂合同時,看似無意中漏填違約賠償條款,這您就要小心了。違約賠償是對裝修公司最有力的約束條款之一,如果沒有此條款,將無法懲罰、問責。
第二件事:家裝套餐
套餐裝修,字面意思是指把材料部分即墻磚、地磚、地板、櫥柜、潔具、門及門套等品牌主材,加上基礎裝修施工組合在一起,讓消費者得到一個省心省力的家居裝修工程服務。近兩年,名目繁多的“套餐”裝修大行其道。部分家裝公司采取“低開高走”的策略,打出“超低價家裝套餐”的活動,涵蓋墻漆、瓷磚、地板、木門、扣板、潔具、櫥柜、五金等幾大項,并輔之以免費設計承諾。看似很齊全,但打出的“超低價套餐”中所涵蓋的產品型號屈指可數,有的甚至是一些尾貨產品。當消費者提出更改需求時,只能使勁往里“砸錢”。
提醒
下單套餐裝修前,請仔細看清哪些包括在套餐內,哪些不在套餐之內,避免被廉價套餐“套牢”。
1、廚衛:在裝修過程中,重點是廚衛,占據了裝修支出的最大部分。在選擇裝修套餐時,首先要看自己家的廚衛面積是否在套餐裝修中能做到最省錢,同時質量又不錯。櫥柜和瓷磚、潔具目前市場差價很大,因此這幾個產品質量是套餐是否實惠的重要標志,在選擇套餐時,選擇同等價位中質量比較好的產品也是比較劃算的。
2、墻漆:墻漆對居室效果的影響很大,因此,墻漆的品牌和質量以及環保要非常注意,看套餐中提供的是何種漆,在市場上做過調查后再選擇。
3、增項:有很多增項是必須要花費的,如防水、墻面防裂、地面找平等。不在增項上吃虧,主要就看增項價格和品質、工藝等是否合理,如果報價與行業通行報價相當,就可以使用。吊頂、石膏線、石膏板、窗套、門套、啞口等都是可做可不做,不能被忽悠成必須做的項目。
4、主材產品:選擇套餐中的產品時,不要光看品牌,還要認清它是該品牌中的哪個級別的產品,合同中列好產品的數目、品牌和型號價位,約定“懲罰性條例”,以免裝修公司以次充好、以低充高。
5、升級產品:裝飾公司總有花極少的錢就能將部分產品升級為更滿意或品牌更好的產品,真的需要對某些產品或材料進行升級或調配,要看好其原本的價錢,然后再按比例折合。
6、水電改造:大多數套餐消費者水電改造的花費的出入跟簽合同時的預算相差很大,對這個增項要做到心中有數。其實可以對比其他公司的水電改造報價,水電改造可以另選其他公司來做。
7、家具產品:大多數精裝套餐合作的家具品牌挑選余地非常有限,且目前市場上合作較多的仍為適合現代簡約風格、造價較低的板式家具。雖然為了迎合套餐升級的要求,有些公司也開始合作一些歐式、新古典家具品牌,但數量有限。家具對后期整體風格的呈現非常關鍵,建議先考察套餐公司的家具合作商,如果沒有中意的家具產品,或者想后期自己購買家具產品的,選擇精裝套餐的意義就不大了。
8、贈品:很多消費者容易被裝飾公司的贈品所吸引,應仔細鑒別贈品品質,不要圖便宜,買了一堆過時、市場上不好賣或者裝修公司便宜購進的產品,最后使用時卻后悔不已。
嚴選3種物
住一個環保健康的夢想新家
第一種物:易被“調包”的原材料
裝修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省’下業主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裝修工地上使用劣質水泥,每包可省5元,貼磚時水泥不實內空,可省150-250元;買劣質九厘板每塊可省20元,假乳膠漆可省500元左右,減少涂刷遍數可省500元—1000元,用劣質清漆可省200元左右。”一些施工人員以及公司的偷工減料,讓人不得不防。
最容易以次充好的是水電管線。一般情況下,電線中按銅芯橫截面面積分為1平方毫米線、1.5平方毫米線、2.5平方毫米,而其中最為安全的是2.5平方毫米的紫銅線,水路多采用ppr管道,壁厚常有2.8mm和3.3mm,后者好于前者。
此外容易被偷梁換柱的是涂料。個別施工人員卻利用業主的信任,在市面上購買假的、過期的、或是臨界過期的防水涂料糊弄了事。另外,防水工程的馬虎了事也是裝修中常見的偷工減料的手段。衛生間、浴室的墻面防水層應該做到頂部,這樣才能充分防止水汽、霧水滲入墻體,而有些施工隊伍僅僅做到1.5米的高度,地面的防水層一般至少刷三遍,但有的施工人員偷工只刷一遍。
鋪貼刷簡化工序。一些業主可能會發現,家里的瓷磚貼了不到一年,就出現空鼓、松動、脫落的現象。其實,造成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鋪貼過程中操作不規范,縮減工序。該清洗的不清洗、該泡水的不泡水、該抹勻的水泥砂漿不抹勻,急急忙忙就趕著將沒有完全到位的工序一氣呵成,造成了很大安全隱患。
提醒
1、挑選有責任心的公司與項目經理。
2、盡量抽時間參與每一次的材料進場與檢驗。
3、用嚴格的合同約束施工人員行為,如果一旦發現有偷換合同規定的建材產品問題,公司與項目經理都要承擔責任并給予賠償。。
4、與設計師和施工隊進行充分溝通,在工程節點時進行仔細驗收,避免偷工減料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第二種物:易沖動下單的團購產品
第三方建材團購從2006年開始,作為一種省錢的購買方式紅極一時,可目前團購群體的魚龍混雜,也讓這種原本幫消費者省錢的模式,也給業主帶來了不少困擾。
首先是虛假噱頭。為了吸引消費者,增加噱頭,某些團購活動打著“保證地區最低價,差價10倍返還”、“廠家直銷”、“總裁簽售”等一些幌子,對產品的一些缺點、弊端避而不談,吹噓根本就不存在的性能,甚至另外訂制品質低劣的產品,以次充好,以降低產品成本,用盡一切手段忽悠消費者下單,造成不理性消費。
還有些團購組織方是一些沒有商品經營資質的網絡公司,這些團購組織方對消費者承諾的服務和材料商實際兌現的服務存在很大的差異,當出現各種售后問題時,組織方就把所有責任推給商戶,而顧客只能獨自去面對。
提醒
當在團購現場突然出現這么多特價產品時,消費者要睜大眼睛看好了,有些團購所賣的大部分是不知名品牌或者即將退市、高仿、貼牌的產品。建材出廠的產品分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一等殘次品、二等殘次品等,這些產品分別進入了不同的銷售渠道,進入材料團購活動的產品有些是二等品以下的產品,而這些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產品顧客根本無法辨認,常常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發現。
1、消費者購買任何建材產品均要與商家簽訂正式購買合同,并要求商家把所有的承諾均寫入購買合同,注明一旦違約如何賠償。
2、在商戶送貨到家后,一定要先驗貨,有任何不妥或懷疑,即刻用相機拍下現場,并且在問題解決前,一定不要把貨品交給商戶。
3、盡量購買全國知名的品牌,不要貪圖便宜折扣大而購買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畢竟品牌產品在質量和服務方面相對可靠。
第三種物:易遭遇售后問題的家具
“調包”現象在家居行業已是屢見不鮮,在家具、地板、櫥柜、木門以及涂料等領域,調包已成為企業“合理”賺取利潤的有效途徑。調包,簡而言之,即用優質產品做樣品吸引消費者簽單,而后將“調包”后的劣質產品送到消費家中,這已成為家居行業一些小品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比如,把“實木門”變成“實木復合門”,把“實木復合產品”當作“實木產品”來售賣,故意混淆二者概念,是家居建材行業中相當常見的一種行為。
提醒
1、最好是選擇家居品牌以及品牌市場,因為入場的家居品牌也會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以及開正規發票。
2、若是購買家具的地方不愿意開具發票,或表示開具發票要求加很高的點稅的話,顧客可以留一個心眼。那就是等家具收到后,憑當時的出貨單或收貨單,到商場內要求開發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被查處,商場會要求這些家具店開具正規發票。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