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醫生在為輾轉送達的高燒患兒作初步檢查。
這次隨“菲特”而來的強降雨,使臨海市大田平原遭受了近50年來罕見的汛情。
面對肆虐的洪水,臨海人干群一心,軍民合力,積極抗災,努力恢復生產。
時間就是生命,一場性命攸關的艱難跋涉
8日凌晨4點半,大田街道應急指揮部接到報警,大田橋村一戶村民家的小孩高燒超過40℃,而門外卻是汪洋一片,出不去更進不來,情況十分危急。
大田派出所所長羅堅強得知險情,帶著所里兩位同志還有街道人武部副部長戚衛國,準備去救人。
“沒開多遠,沖鋒舟發動機出了故障,動不了了。”羅堅強告訴記者,“沒有動力,沖鋒舟非但前進不了,反而被激流沖得直往后退。當時我們都急了,拿竹竿試了試,水位有胸口那么高,四個人就跳下了水,用人力把沖鋒舟推過去。”
四人兩個用繩子拉,兩個在后面推。天色未明,水流湍急,手腳還不時被垃圾和野草卷住,原本只有兩公里多的距離,整整走了兩個多小時。
在離小孩家約200米的地方,水深已經沒過了頭頂。四人不甘心,把沖鋒舟拴在一邊,游了進去準備接小孩。
這時,一輛大型鏟車及時趕到,孩子家長從二樓窗戶抱著孩子爬進鏟斗,小孩最終被安全轉移到了醫院。
從當天凌晨零點到8點,大田派出所22名民警一宿未眠,共出警23次,轉移受困群眾8人。
據了解,施救的鏟車為當地橫溪村村民杜禮青所有,輪子差不多有成年人那么高,排氣管在離地面兩三米高的駕駛室前方,能在水中行進。杜禮青得知情況,二話不說,開著自家鏟車就下了水。8日、9日兩天他一直開著鏟車在義務幫助受困群眾轉移。因為泡水時間過長,鏟車發動機進水損壞,維修花了上萬元,但杜禮青卻沒收過別人一分錢。
黨員帶頭加班,扣人心弦的機器轟鳴
10月11日,經過廣大員工連續三天夜以繼日的排水奮戰,臨海大田平原一帶遭受臺風暴雨襲擊的97家企業,相繼開工恢復生產。
中午11時,記者走進浙江正特集團有限公司大門,機器轟鳴。這一刻,機器的轟鳴聲,比什么都更能扣人心弦。
這家生產戶外休閑家居用品的專業廠家,因“菲特”帶來的洪災,造成企業部分電器設備被毀,搶救出來的原料、成品不少受潮報廢,經濟損失達三千萬元。
“不少報廢的成品都是已經打包進了集裝箱,馬上就要出口交貨的。”走進縫紉車間,公司董事長陳永輝正帶著50多名骨干工人忙碌在一線,他們中間不少都是黨員。為了爭取及時交貨,幾個黨員帶頭放棄中午休息,在他們的帶動下不少工人也都自愿加班,共同挽回洪災帶來的損失。員工們自發組織清除積水和垃圾、檢修設備、清理成品及原料,在受災第二天中午就恢復了部分生產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