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之前,一定要將螃蟹清洗干凈,因為螃蟹喜歡棲息在污穢的水域,并嗜食動物的尸體,身上沾有污物,胃腸中更是藏垢納污之地,難免含有毒物與病菌。烹制之前,要用毛刷將螃蟹的體表各處清洗干凈,最好是放進淡鹽水中浸泡片刻,然后再放入蒸籠或鍋內充分蒸透、煮熟。如果熟螃蟹一次吃不完,下次再吃時,應該加熱,切不可冷吃。
2種螃蟹不能吃
●死蟹
大閘蟹屬于河蟹,而蟹體內外帶有大量的細菌,吃大閘蟹一定拒絕死蟹。據了解,活螃蟹可以通過體內的新陳代謝將細菌排出體外,如果螃蟹一旦死亡,它體內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有的細菌還產生毒素,吃過之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市場上,身價幾百元一斤的大閘蟹一旦死掉就可能被幾十元或十幾元甩賣,但這樣的便宜萬萬不能撿,提示您吃大閘蟹一定要吃新鮮的活蟹。
●生蟹
雖然大閘蟹被叫做“生鮮”,但它并不適合像三文魚一樣生吃。螃蟹大多生長在江河湖泊里,又喜歡食一些小生物、水草及腐爛動物,所以它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類細菌和污泥,資料表明,活蟹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蟲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壞肺組織,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腦部,則會引起癱瘓。因此建議您要吃蒸熟煮透的螃蟹。
另外,近年來流行食用“醉蟹”,顧名思義就是用酒泡螃蟹生吃。對此,專業人士提醒稱這種吃法很危險,一般不提倡市民在家里這樣食用。專家提醒,即使是在煮螃蟹的時候,煮到水開后,最好還要再煮近20分鐘,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上的病菌殺死。
4個部位不能吃
●蟹胃:躲在蟹黃里的“三角包”
打開蟹殼,可以看到在殼上沾有一些蟹黃,蟹胃就藏在殼子的蟹黃里。用勺子將蟹黃打開,輕輕吸吮上面裹著的蟹黃,露出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了。螃蟹以水生小生物、水草及腐爛的動物為食,所以蟹胃很臟,不建議食用。
●蟹腮:兩排“小扇子”
蟹腮最明顯,打開蟹殼后在蟹身上的兩排灰色扇狀軟綿綿的組織就是了。蟹腮是螃蟹的呼吸系統,也同樣不宜食用。
●蟹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醫常說螃蟹是極寒的,而在螃蟹身上又數蟹心最為寒涼,吃蟹時要記得取下。蟹心是一個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塊黑色膜衣下,連接兩片蟹腮中間的白色物質就是蟹心。
●蟹腸: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
蟹腸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塊可以掰開的三角內。打開三角可以看到它頂端連接蟹身的一條黑線,它就是蟹腸了。蟹腸也屬于螃蟹的消化系統,建議將其取出,不食用。
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也十分豐富,不過并非人人皆宜。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應禁食或少食。
1、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失常、消化機能減退,而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脹、嘔吐等。
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冠心病、動脈硬化癥、高血壓、高血脂癥的患者,食用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會引致膽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發展。
3、有傷風感冒、發熱的人不宜吃蟹。傷風感冒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難愈或使病情加重。
4、凡脾胃虛寒者應不吃或少吃蟹。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5、有過敏體質的人應忌吃螃蟹。此類人吃了螃蟹后,特異蟹蛋白通過通透性增高的腸壁進入肌體而發生過敏反應,產生大量組織胺等,引起胃腸等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的還會引起蕁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濕疹、癬癥等皮膚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為吃蟹可使病情惡化。
6、患有膽道疾病的如膽囊炎、膽結石癥的人不宜吃螃蟹。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吃蟹易使病情復發或轉重。
7、月經過多、痛經、孕婦宜少吃或不吃螃蟹。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以上人群不利。
8、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老年人消化系統臟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應以品嘗為主,不宜多食。而幼兒因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