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天臺平橋紫凝片區楊梅迎來豐收季,但紫凝楊梅種植戶多為散戶,長期以來,“自采自銷”的傳統銷售模式弊端凸顯。“以前拉著楊梅去集市,一守就是一整天,價格被壓得很低,碰上行情不好,賣不完的楊梅只能爛在家里,一年的辛苦都白費了。”種植戶王大叔道出了困境,每年因銷售不暢和儲運損耗,農戶年均損失超兩成收益。
今年,紫凝片區成立天臺紫凝農產品交易市場,該市場由村集體與企業合作運營,無償為收購商和農戶搭建交易平臺。農戶只需專注采摘,無需擔憂銷售數量,采摘后的楊梅統一送往市場銷售,收購價格較以往散賣價提高30%以上。種植戶陳大姐算了一筆賬:“以前楊梅散賣每斤8元左右,現在通過市場收購能賣到10元多,按每天采摘200斤計算,一天就能多賺500多元。”
為減少楊梅腐損,保障農戶收益,市場還配套了冷鏈運輸服務。“楊梅保鮮期短,以前挑著擔子去集市,路上顛簸加上高溫,不少楊梅到地方就壞了。”李大姐感慨,“現在楊梅摘下來直接進冷庫,用冷鏈車運輸,損耗少了,到手的錢更多了。”
“我自己也是楊梅種植戶,深知大家的難處。”紫凝農產品交易市場負責人陳金寶介紹,市場對收購的楊梅設置了品質標準,對外觀、口感、果徑等指標提出要求,倒逼農戶提升種植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農產附加值。“只有品質上去了,紫凝楊梅的品牌才能打響,市場競爭力才能增強。”陳金寶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村企合作的創新模式,將分散的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不僅解決了楊梅銷售難題,更為紫凝楊梅產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隨著一車車楊梅從交易市場運往各地,農戶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對楊梅種植的信心也更足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