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臺片區“組團”
實現共同富裕
臺上,搖滾、民歌輪番上演;臺下,觀眾揮舞熒光棒齊聲合唱……塔后鄉村音樂節,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大塔后片區”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正如塔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孝形所言,“游客紛至沓來,不僅帶火了村里的民宿,周邊村落乃至城區的酒店都跟著受益。”
前不久,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批準了《臺州市促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規定》,這部地方性法規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法治動力。
作為臺州片區組團發展模式的先行者,“大塔后片區”持續拓寬“兩山”轉化通道。這個曾經的窮山坳如今已華麗轉身為年接待游客13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3.4億元的綠色共富樣板。
組團破解資源困局
漫步塔后村,白墻黛瓦與蒼翠山色相映成趣,游人如織。然而,曾經的塔后村卻是另一番景象:低矮的黃泥房,泥濘的鄉間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據赤城街道駐村崗王敏慧介紹,“大塔后片區”包括赤城街道塔后、九峰、棲霞、仙都、桐柏、三新、麻車洋、百步洋等8個行政村。當時整個片區都窮,在天臺全縣都排得上號。
“數我們村最窮。都說‘靠山吃山’,我們村既不屬于山區,也不在平原上,農田不多、山林也少。”陳孝形回憶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山里的親戚會送點竹筍,農田多的親戚會送些救濟糧,“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絕大多數出門務工。”
相對好一些的桐柏村,雖坐擁1600多畝好田和8000多畝山地,卻因交通閉塞、野豬肆虐,導致莊稼難有收成,茶園收益低而荒廢。“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再好的資源也變不成錢。”桐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蔣明霞感慨道。
面對這些問題,當時天臺縣委創新提出了“片區化組團發展”的思路,將地緣相近、特色相似、資源互補性強的村落組團成片,找準農文旅融合的發展定位,通過規劃協同、村貌整治、資源整合、產業融合,推進一體化發展。
塔后村率先邁出改變的步伐。2011年,村里全面啟動農房改造,一年內拆除農房210間,涉及農戶85戶。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白墻青瓦房,山鄉農舍煥然一新。
憑借靠近桐柏宮、國清寺等著名景點的優勢,塔后村敏銳地察覺到鄉村旅游的市場潛力,鼓勵村民開辦民宿,還專門出了一條新規定:“辦民宿的,只要對外開張,一律獎勵3萬元。”2014年,塔后村首批11家民宿開業,“大塔后片區”民宿產業由此起步。
環境整治激發活力
轉型之路并非坦途。因基礎設施不完善,衛生狀況不好,塔后村民宿產業剛起步時,月均入住率不足30%。“天臺度過”民宿負責人許林芝印象深刻:“有個入住過的客人在線上給我差評,還發了個‘拳頭’表情包。他不僅在表示生氣,也在吐槽村里連路燈都沒有,晚上伸手不見五指。”
2017年,在外從事文化產業相關工作的陳孝形返鄉擔任村委會主任后,旋即在村里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首先是撤銷房前屋后的垃圾桶。“整治環境,把垃圾桶整沒了。”很多村民一開始不理解。
“改變生活習慣,要從改變思維習慣開始。”陳孝形表示,沒有垃圾桶,大家不好意思亂扔,如果設置垃圾桶,那垃圾桶旁邊肯定是最臟的地方。很快,村民們發現,沒了垃圾桶,村子反而更干凈衛生了。“村里建起了垃圾分類站,亂扔垃圾的現象變少了,村莊變整潔了。”許林芝說,有時候村民和游客看到路上的垃圾都會自發撿起來。
更艱難的是遷墳拓寬村道,此前村里協調了18年沒結果。“我們召集相關村民開會,多次協調,經常被罵。”陳孝形帶領黨員包戶攻堅,赴南京、寧波等地反復協調,輾轉半年,終于把這事辦成了。
村民思想通了,資金難題又來了。當時,村集體還負債150多萬元。憑借長期從商練就的口才,陳孝形說服施工方全額墊資,自己擔保兩年內支付本息。村莊改造項目得以順利啟動。此后,塔后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游客中心、便民中心、文化大禮堂、鄉村大食堂等相繼建成。
這場環境整治在片區形成連鎖效應。三新村5年人居環境整治讓“老破小”變身精致庭院,天桐路“微改造、精提升”串聯起8個村的風景線……隨著公共服務完善和環境提升,“云廬”“煙與霞”等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片區發展步入快車道。
產業融合繪就共富圖景
塔后村被譽為“仙草生長的地方”,近年來,全村圍繞“大健康養生”定位發展產業,流轉126畝土地,建成中草藥樣本園,開設中醫館和艾草體驗中心,構建“種植+加工+銷售+服務+旅游”五位一體中藥材產業鏈。“大塔后片區”總計有860戶農戶參與種植、生產藥材,人均年收入增長約8000元。
如今的“大塔后片區”,各村立足資源稟賦,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布局。“塔后村是核心,定位民宿集群與‘大健康’養生。”陳孝形指著片區規劃圖介紹,“棲霞村是片區與城區連接點,打造交通和農副產品集散地;三新、麻車洋、百步洋這3個村有大片農田,打造生態觀光農業與濕地公園;九峰村集聚天臺小吃,培育餐飲新業態;仙都村靠近大瀑布景區,建設綜合性旅游村落;桐柏村發展道養文化、高山茶葉與紅色旅游。”
蓬勃發展的鄉村經濟吸引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95后”許博賢是其中一員。2022 年,他放棄河南體制內工作,回到老家桐柏村經營民宿,借助網絡直播推薦山上美景,幫助村民銷售高山蔬菜,業務拓展至周邊村落。“回鄉發展,選對了。”許博賢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返鄉青年的心聲。
隨著影響力擴大,“大塔后片區”今年還吸納了國赤社區作為新成員,目標是弘揚禪養文化。目前,“大塔后片區”地域面積28.01平方公里,人口達1.68萬人。
據介紹,這種突破行政區劃限制,變單打獨斗為集約共建的模式,讓發展紅利惠及每個村落。數據顯示,去年,“大塔后片區”累計接待游客138萬人次,旅游經濟總收入超3.4億元,大健康產業和生態觀光農業產值達7000萬元,片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萬元。
“從‘ 一村富’到‘村村富’,從‘一處美’到‘一片美’,片區組團為實現區域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啟示和借鑒價值。”天臺縣委書記陳晨表示,這一模式正在全縣推廣,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書寫綠色共富新篇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