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州北固山南麓的戚公祠內,游客們扎起馬步,跟隨傳承人一板一眼學習“縮山拳”。這座省級非遺體驗點年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拳法早已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成為大眾強身健體的新選擇。如今,在臺州,這樣將非遺技藝融入體育形態的鮮活實踐,正成為古城煥發新生的獨特風景線。
從全民健身的廣闊舞臺到國際賽事的聚光燈下,24項傳統體育類非遺代表性項目正成為臺州打造特色體育品牌、服務社會發展的“活態引擎”。
“體育項目聯動非遺,是把千年文脈轉化為具有臺州辨識度的‘體育+文化’品牌。”臺州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以文化視角詮釋體育項目,不僅關乎全民健身、文化傳承,更為城市文化開發提供寶貴資源。
在競技場與生活中“活態傳承”
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人民生產、生活、信仰等方面智慧和經驗。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習武強身健體以及通過體育進行娛樂的傳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類非遺代表性項目。
“非遺代表性體育項目極具傳承性,有清晰的歷史脈絡,像臨??s山拳600多年歷史,這個特點本地拳種70年代盛行后,一度險些失傳,現重新被大眾傳承喜愛,實屬不易?!迸R??s山拳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曙明說。
目前,臺州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共有24個,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個(天臺山易筋經、仙居九獅圖),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個。
面對全民健身需求升級,臺州正深挖非遺寶藏,體育與非遺的聯動,正以多元形態滲透城鄉——
戚家軍鴛鴦陣傳承基地集展演、培訓、旅游于一體,獲評“浙江省非遺傳承基地”。在臨海古城內,游客可沉浸式體驗軍陣操演、品味府城小吃。
臺州正通過競技化賽事擴大影響力,“中國·臺州國際武術大賽”將省級非遺“臺州南拳”搬上國際擂臺。賽事創新設置流派展示環節,坦頭南拳傳承人張方平率隊摘得大獎:“比賽讓老拳種走進年輕人視野,村里習武子弟越來越多了!”
當傳統文化經科學改良與大眾健身碰撞火花,溫嶺石塘的“大奏鼓”,經箬山小學應麗紅團隊創新編排,將粗獷漁民舞蹈化為韻律健身操,既保留非遺神韻,又讓參與者在鼓點中揮汗如雨。
一根紐帶串起體育、文化與未來
日前,2024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公布,臺州市申報的天臺山易筋經成為浙江省唯二入選的項目之一。
作為一項珍貴的體育文化遺產,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明代,由道家修行功法傳入民間,臺州百姓把這項健身項目傳承了近四百年。
截至去年年底,臺州市現有健身氣功站點140個,會員人數及愛好者逐年增加,習練人數達32862余人,社會指導員達961人,裁判達20人。開展展示交流培訓及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達85多次,參加人數達近6000人。
“體育”與“非遺”這場跨界融合,正在多個維度釋放能量。
“活水長流”:曾面臨傳承斷代的天臺山易筋經,通過健身教學班吸引數千學員;臺州南拳借賽事傳播,其蘊含的自強精神成為地域文化新名片。
體育“底蘊新生”:非遺元素為體育賽事添彩——武術大賽中的非遺表演、戚家軍迎賓儀式,讓競技場變身文化展廳。學校引入南拳課程,體育教育兼具強體與育德功能。
鄉村“因體而興”:非遺發源地鄉村借勢起飛。戚家軍鴛鴦陣基地帶動古城旅游;多地鄉鎮組織越野跑等豐富戶外體育賽事,帶動鄉村人氣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臺州計劃進一步將非遺代表性體育項目提檔升級。推動更多傳統體育非遺申報國家級項目,加強傳承人梯隊培養;制定標準化教程與評價體系,提升現有融合項目專業性;持續擴大“國際武術大賽”等品牌影響力,探索戲曲、工藝類非遺與體育的創新結合。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