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筆者從位于天臺縣的臺州傳統藝術博物館獲悉,一尊采用國家級非遺“干漆夾苧”技藝雕刻的愛國僑胞王阿良、滕卉芬夫婦真人等身像創作完成,即將向公眾展示。
作為浙江僑界傳奇人物,王阿良早年加入黨組織,參加浙江工農紅軍。桐柏暴動失敗后,他被迫流亡異國他鄉。旅美期間,夫婦倆從事體力勞動,吃盡沒有文化之苦。中美邦交正常化后,王阿良成為全國第一批返鄉探親的華僑,也是天臺縣改革開放后第一位捐資辦學、當時捐資累計數額最大的愛國僑胞。2005年,天臺縣追授王阿良為全縣首位“愛鄉楷模”。
參與創作的湯春甫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首批非遺“干漆夾苧”與省級非遺“金漆造像”的雙料代表性傳承人,曾任天臺縣僑聯主席。“這是我們首次用千年絕技為僑胞代表人物塑像,以這種方式向這位一生清貧的僑胞致敬,是我們手藝人的一片心意。”
湯春甫對王阿良夫婦反哺家鄉、熱心公益的事跡十分敬仰。早在20多年前,他就參與發起在“九九回歸林”公園內建造王阿良先生塑像的提議,并慷慨解囊,是塑像捐資最多者。在王阿良“愛鄉楷模”命名20周年到來之際,去年上半年,他開始構思如何采用“干漆夾苧”技藝為王阿良再建一尊雕像,嘗試用更具文化厚度的方式傳承華僑精神。
據介紹,天臺山“干漆夾苧”技藝已傳承1800多年,唐代工匠以此技為鑒真大師造像,至今保存完好。
該技藝將野生苧麻、原始生漆等作為天然原料,經雕塑、干漆、夾苧、水磨等40多道工序。
因王阿良夫婦生前影像圖片資料極少,創作團隊遇到很大難度。匠人們多方走訪,征求僑眷意見,最終聚焦“重視教育”這一公益情節,確定以“捧書伴讀”為場景開展設計,力求形神兼具。
展臺上的王阿良、滕卉芬夫婦雕像,以其原型為藍本。王阿良手捧書籍、滕卉芬伴讀身旁,他們衣著樸素,神情專注,勾勒出“清貧游子、赤心報國”的生動形象。
“王阿良是千千萬萬愛國僑胞的縮影。”湯春甫表示,我們用古老技藝承載愛國情懷,就是要守護僑界的赤子之心,世世代代傳承愛鄉報國精神。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