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聲聲,彩鞭飛揚。6月4日,天臺縣平橋鎮新中小學的操場上熱鬧非凡,十個身著特色戲曲服裝的孩子,胸前斜掛著精致的竹編“半匹馬”,手持彩鞭,正踏著歡快的節拍,認真排練著一項古老的民間絕活——源自南宋時期的“舞馬”。
為了讓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中煥發新活力,新中小學特聘了天臺非遺傳承人張正江老師。張老師不僅耐心地為孩子們娓娓道來“舞馬”的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還手把手地傳授表演技巧。更讓孩子們驚喜的是,張老師還用純正的天臺方言教他們吟唱《十二月花》《八仙調》《鬧五更》等傳統曲目,課堂妙趣橫生,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張爺爺”。
排練現場,孩子們雖然稚氣未脫,但一招一式卻有模有樣。他們身著戲服,或手舉旗幡,或緊握韁繩、馬鞭,模仿著古人“騎馬”馳騁之態。這“半匹馬”的表演,雖無真馬奔騰,卻憑借孩子們靈動的身姿和投入的神情,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張爺爺的悉心指導下,從隊列的巧妙穿插到舞步的靈活變換,孩子們都力求精準,精益求精,積極為即將在六月份舉辦的天臺非遺文化表演做著精心準備。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舞龍舞獅,沒想到張爺爺會教我們這么有趣的‘舞馬’!”一名參與活動的學生興奮地分享道,“通過學習‘舞馬’,我不僅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還能有機會登上舞臺表演,感覺特別自豪!”
新中小學孫校長對“舞馬”活動的開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與支持,他表示:“‘舞馬’作為我校精心打造的校本課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汲取課本知識的同時,能夠親身體驗和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一代代傳承下去。”
如今,每周三下午的“舞馬”拓展活動,已經成為新中小學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它如同一顆充滿生命力的文化種子,在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為校園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文化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讓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年輕一代中找到了傳承的沃土,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光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