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餐像闖迷宮,現在連電梯口都有專屬導航。”5月30日,在溫嶺市橫峰街道送了3年外賣的張磊,到該街道滴水巖工業園區送單時,發現園區的暖心變化——路口醒目的配送導航圖、電梯口的貼心置物架,讓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作為“鞋業之鄉”,溫嶺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高度集聚的工業園區生態。其中,橫峰街道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9大園區匯聚1134家企業,外來人口占七成,200余名外賣騎手與快遞員日均承擔超4200單配送量,服務逾11萬居民與流動人口,是典型的“高密度配送熱區”。
在溫嶺市城西大道沿線,占地470余畝的全域改造產業園內,集中了滴水巖等5個子園區,曾讓眾多騎手望而卻步:白色廠房外觀相似如同“復制粘貼”,GPS定位頻頻失靈;午間高峰等電梯動輒20分鐘,飯菜易涼引差評;充電難、飲水不便等問題突出。
改變始于一場帶“溫度”的調研。為推進新業態群體友好園區建設,橫峰街道組織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30人專班深入各工業園區,通過200多份問卷精準定位騎手痛點——找樓難、進門難、充電難、休息難。
作為試點的滴水巖園區迅速響應:13塊彩色導航圖精準標注樓宇企業,成為騎手“活地圖”;電梯口加裝備餐架,騎手無需苦等;
能加熱的智能取餐柜日均處理300單,午高峰效率提升40%;快遞柜日均容納1600件包裹,精準投遞不再難。
記者在現場看到,3號樓拐角處,畫著閃電符號的停車位格外醒目,掃碼即享快充,旁邊的“健康盒子”應急藥品一應俱全;園區還盤活閑置空間,改造9處休息站、帶空調的“騎手之家”,甚至開放企業會議室供午休;愛心冰柜提供免費冷飲,成為夏日“加油站”。
這些改變帶來了實效。美團橫峰站站長吳橋志介紹,騎手在園區送單時間平均縮短一半,因送餐慢導致的投訴下降60%。“上周電梯故障,打墻上‘矛調負責人’電話,10分鐘就解決了!”騎手小楊對快速響應機制贊不絕口。
如今,走進滴水巖園區,還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企業食堂開辟騎手專窗,物業會議室變身法律咨詢室,商戶提供專屬優惠套餐。這背后是街道搭建的“溫新聯盟”在發力——政府出政策、園區出場地、企業出資源、社團出服務。
更讓新業態群體暖心的是“家燕計劃”。聯盟成員單位提供租房補貼、子女暑托班、學歷提升補貼,助力新居民扎根。街道聯合社區學校開設職業技能培訓,去年有6名外賣騎手、快遞員通過培訓轉崗成為鞋樣設計師,43人考取各類職業證書。
今年以來,橫峰街道圍繞“溫新友好園區”建設目標,積極構建“173配送體驗體系”(1套服務專班、7項硬件配套、3類權益保障),通過自籌資金、引入社會資本、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累計投入十余萬元升級服務設施、開展技能培訓。
“現在在園區送單就像回家,既方便又有保障。”京東快遞員小王的話,道出了眾多新業態勞動者的心聲。下一步,橫峰街道計劃將這一模式逐漸推廣至其他園區,增設更多便民設施,持續提升城市溫度,打造新就業群體服務的“橫峰樣板”。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