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州召開。
會上,省委、省政府公布了
“浙江制造天工鼎”奪鼎單位名單,
溫嶺獲得全省制造業領域的最高榮譽。
是繼大禹鼎、平安鼎、創新鼎之后,又一個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頒發的鼎類獎項。2022年,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制高辦牽頭,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辦法進行迭代完善,聚焦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工作評價四個維度,對全省各市、縣(市、區)年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設立“浙江制造天工鼎”,擇優授鼎。
近年來,溫嶺貫通落實“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兩大工程”,大力實施“強工興市”戰略,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4%,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達4.1%,協力創成浙東工業母機、金臺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建強創新平臺矩陣
夯實兩創融合“硬支撐”
一是推動創新產業平臺向“上”突破。
全力推動溫嶺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新城開發區創建省級高新技術園區。
持續豐滿芯片控制系統、電子信息、泵業智造“三大千畝產業園”。
高標打造零碳、高檔數控機床、機車智造等百億級特色產業平臺。

二是推動創新孵化平臺向“高”攀升。
在“兩城”核心區建設九龍湖、龍門湖兩大萬畝“科創湖區”。
同頻推進104宗7885畝低效工業用地改造項目,加強創新孵化園區布點建設。2024年已開工建設創新工廠、環龍門湖科創帶孵化園區等12個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90.5萬平方米。

三是推動創新服務平臺向“優”提質。
全面構建“一心雙創四體六院十轉移”創新服務體系,重點發揮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帶動作用和國家水泵質檢中心、泵閥(泵業)產業大腦賦能效應。
承擔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7項,2024年創新服務平臺新簽合同121項,服務企業450余家次,合同金額達3877.6萬元,助力數控機床、永磁電機等重點產業領域開展原始創新。

請輸入圖片描
鍛強創新產業方陣
構筑先進智造“強引擎”
一是擴產提能加速傳統產業“蝶變煥新”。
支持內生項目裂變突破、集群優勢全面提升。
成功落地力鋒精密、飛越機電等27個本地優質企業增資擴產項目。
竣工投產新界泵業、鑫磊股份等10億元以上項目。
精密泵閥獲評省“新星”產業群,金屬切削數控機床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鏈式招引加緊新興產業“蓄力成勢”。
聚焦“海陸機芯光醫”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賽道,以186億元產業基金為支點,瞄準龍頭企業、引擎項目精準招引。
簽約落地緯景儲能、綠駒科技等新能源項目。
建成投產北平機床、天弘激光等智能裝備項目。
省級機器人與數控機床核心區實現規上企業營收62.4億元,居賽道第2。

三是產投聯動加力未來產業“落子布局”。
主動搶跑若干未來產業,布局謀劃464畝數智低空產業園。
開工建設150畝“新城智谷”園區,成功引進晶能微電子、獅門微電子、中昊芯英AI算力產業基地、宇泛人工智能硬件終端設備等項目,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投資增長5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4%。

育強創新主體雁陣,
激活強工興市“源動力”
一是以“融”強鏈。探索“鏈主企業+專精特新”共融模式,搭建“創新聯盟”“十鏈百場萬企”等有效載體,著力構建鏈式協同、活力突出的企業集群。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省雄鷹企業1家、省隱形冠軍企業10家。

二是以“改”夯基。緊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加力實施數智賦能、減碳增綠、延鏈強基等技改項目303個,新建成國家級5G工廠1家、省級未來工廠試點企業1家、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個,入圍省級生產制造方式轉型示范項目6個、省級首臺(套)項目4個。
三是以“智”增效。深化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支持科技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攻關,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全省重點實驗室1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97.2%。

“天工鼎”作為全省制造業領域的最高榮譽,
是對溫嶺制造業整體實力的全方位檢閱。
接下來,溫嶺要在
促進“兩創深度融合”上持續用力,
以創新引領產業集群
“百億突破、千億跨越”,
加速工業強市向2000億奮進步伐,
為全省加快建設
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貢獻溫嶺力量。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