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協公布第四批“浙江省博士創新站”名單,臺州3家企業入選。至此,全市省級博士創新站已達14家。在臺州,一場關于“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博士創新站正推動著“千博助千企促共富”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市科協緊抓這一核心,創新打造“有生命力的博士創新站”,破解企業“技術突破難、人才對接難”的痛點,構建起覆蓋工業制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科技服務體系,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浙江恩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創新站李建宋博士
近年來,臺州始終把創新型人才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深化“產業鏈+人才鏈”融合,致力打造“一條產業鏈、一個院士團隊、一個學會(服務站)、一個學會企業聯合體、一批博士創新站”的創新支撐體系,聚焦“5+5+6”核心產業體系,推動博士創新站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形成“院士引領-博士攻關-企業轉化”的創新閉環,打造全省領先的有生命力博士創新站示范樣板。
“博士創新站的‘生命力’源于人才與企業需求的深度耦合。”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喻鴻彪介紹,企業以實際問題激活人才潛能,人才以技術突破反哺產業升級,而政策與平臺則為這一互動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博士創新站已解決企業技術難題近500個,轉化科技成果15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近100億元。
天臺得一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博士創新站林杰博士
如何讓博士創新站真正扎根產業、服務企業?臺州探索出“以小帶大”“以點帶面”“以技促興”三大賦能機制,形成“需求-技術-人才-價值”的閉環生態——
實行“小團隊對接、大團隊服務”的賦能機制。創新站由3至5名青年博士組成“尖兵小隊”深入企業,后端則依托高校院所的跨學科資源網絡提供支撐。臺州學院成立的“1139科技小分隊”,促成49位博士建立博士創新站,累計服務300余家企業,參與科技服務超3000人次,成為“不走的科技服務團”。
實行“一家建站、一園受益”的賦能機制。以單個創新站為支點,破解企業核心需求后,形成可復用的共性技術模塊,帶動園區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武承林博士團隊與肯特催化共建創新站,研發的新型貴金屬催化劑和連續流加氫工藝,不僅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還推動行業向綠色集約化轉型。
實行“一技落地、多方受益”的賦能機制。在農業領域,博士創新站通過“博士團隊-合作社-農戶”三級聯動,破解技術落地難題。浙江省農科院蔡丹英博士與天臺灘嶺蜜梨協會合作,通過雜交改良技術打造“綠播福溪”品牌,使蜜梨售價提高50%,帶動2000余戶農戶人均增收1500元。
自行動開展以來,博士創新站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申請專利近40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參與制定國家、行業等標準近100項,培養技術人才2200余人,助力企業斬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32項榮譽。
目前,臺州市的博士創新站已覆蓋新能源、新材料、汽車制造、新醫藥健康、精密制造等五大核心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泵與電機等五大特色新興產業和算力、氫能、低空經濟、合成生物、機器人、泛半導體等六大未來產業,下一步將拉長板、補短板,推動形成“核心引領-特色支撐-未來突破”的梯度發展格局,實現從重點產業向全行業覆蓋的躍遷。
浙江神洲藥業有限公司博士創新站楊亞璽博士
博士創新站的功能也將由以技術攻關為主,向戰略咨詢、品牌建設拓展,不僅解決企業的當下問題,更助力企業制定長遠戰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創新要素聯動,逐步形成“政府搭臺+高校支撐+企業主導+博士領銜”的良性循環。
浙江宏業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創新站領銜博士虞佳佳表示:“用科技的力量做一粒扎根臺州的種子,是我們新時代農科人最幸福的時刻。”
浙江方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從‘追趕’到‘超越’,產學研協同創新讓我們真切體會到科技的力量!”
在臺州,博士創新站不僅是技術攻堅的“先鋒隊”,更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這片民營經濟的熱土上,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正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