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舞劇《風起大陳》在福建大劇院上演。很多觀眾問,大陳島在哪里?
大陳島是浙江臺州市的一座偏遠海島。60多年前,467名青年奔赴大陳島墾荒創業,改變了當地面貌。舞劇《風起大陳》講述了一代代在大陳島奉獻熱血與汗水的墾荒者故事。
在接到創作任務前,我們對大陳島的墾荒歷史幾乎一無所知。90后編劇李竟榕和王戰通過閱讀文獻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和人物經歷,認識到這是關于青春、奮斗和傳承的故事。我們嘗試描繪個體生命軌跡的起落與變遷,將墾荒者的情感、掙扎與夢想編織進宏大的歷史圖景,在真實史料的基礎上貼近現場,摹寫生動的群像。
盡管如此,現代觀眾與墾荒故事之間仍存在著情感鴻溝。我們思考:如何從現實出發,讓觀眾“聽懂”父輩的故事?
在舞劇中,我們試圖開展貼近現實的青春書寫。荒蕪中的勞動、風雨中的磨礪、豐收的喜悅、愛情的萌生、柴米油鹽的日常……這些細節構成墾荒生活的多面性,也刻畫出青春記憶中的豐滿細節。當第二代墾荒者在面對困難時,父輩們留下的足跡,傳遞出無聲的力量,賦予他們繼續前行的勇氣與信念。我們希望觀眾能通過舞劇感受到,在看似平凡、瑣碎的生活中,蘊藏著不息不止的精神力量,即相信改變的力量、相信生命的哺育。
“青春”和“傳承”是舞劇的兩個出發點。青春是短暫的,充滿理想色彩;傳承,則是持續尋覓的過程。兩代人的故事交織在一起:第一代人面對的是荒涼的土地,而第二代人則需克服電力的短缺。兩代人既有地理空間上的重合,也有精神層面上的交織,共同構成了超越時空的精神傳承。
在舞劇寫作上,我們沒有采用傳統的幕場結構,轉而借鑒電影的敘事手法,由具體事件和回憶點編織成一張敘事網,共同繪制完整的生命圖景。
對于舞劇而言,文本的創作并非終點,而是與編舞、舞者之間展開持續對話的起點。文本成為探索動作發生的可能性、挖掘畫面隱喻的土壤,舞者用身體展示一種獨特的“動態文本”,通過演繹一段段舞蹈片段,喚醒深埋在身體中的記憶——那些由勞動、風雨和歷史所積淀的生命痕跡。而在編舞、舞者往復的互動中,文本也不再是固定的框架,而是不斷生長和演變的有機體。
“我們宣誓: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鄉!”《風起大陳》中擲地有聲的大陳島墾荒誓言,在提醒觀眾:墾荒是開墾荒地,也是開墾內心世界。每個時代的挑戰或許不同,但墾荒者身上那股敢于面對困境、勇于開拓未來的勁頭,卻始終存續、熠熠生輝。
(作者為舞劇《風起大陳》編劇)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