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集8分多鐘的紀錄片《味起臺州》放完了,眼睛告訴我“結束了”,胃袋和心卻一陣空虛。
不知道有沒有臺州人和我一樣,剛看前兩集時覺得片子太短,想著還有好多美食被遺漏了。適應了短片的敘事節奏之后,6集看完,關于“臺州美食”雖然還有想要補充內容的沖動,但情感上是滿足的。
在看第三集《方言里的秘密》時,聽旁白念道:“十里不同音的方言秘密,就藏在遷徙族群的基因里。人和土地相互適應,也生長出新的筋骨。”
我不自覺附和出聲:“對對對!”
我一直認為臺州美食的魅力不僅在于“多元”,更在于“深厚”。
以我的故鄉玉環市坎門街道為例,正如第三集提到的那樣,我們的祖先300多年前從福建省多地遷徙到浙南漁村坎門定居。這段歷史讓閩南語成了大部分坎門人的方言(還有少部分講溫州話),同時讓閩南漁家飲食文化在臺州土地一隅得到了傳承。
短片中提到的番薯,以及番薯的衍生品——山粉,烹飪方式可鹽可甜,既可和豬肉、魚肉、蔬菜結合成不同形態的主食、菜品,也可以和桂花、酒釀、紅糖組合成清新的甜品。
番薯是福建漁民乘著漁船帶來的,而以臺州臨海為代表的種類豐富的面食,則是北方中原人士遷徙避亂帶入臺州府城的。移民文化極大豐富了臺州美食的元素,讓品嘗臺州九個縣(市、區)美食的食客,感到一種雞尾酒式的混搭快樂。然而例如山粉、面食的出現,不是近現代的臺州本土廚師的創新,它的底子在閩南、中原地區,融入臺州之前就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積淀,成為臺州美食后,又千變萬化,明艷不可方物。
《味起臺州》中有各種高難度運鏡,我尤其喜歡那些貼近到食物表層的特寫鏡頭,比如黃魚的蒜瓣肉紋理、青蟹的蟹膏、糊拉汰的餅皮、咸肉半透明的油脂層等等鏡頭,這些觀賞食物的視角,讓我得以獲得旁觀者的新奇感。我第一次發現,原來這些熟悉的食材不止好吃,而且豐腴肥美、渾然天成,它們確實適合用“舌尖體名言”來形容,是真正的大自然的饋贈。
和食物一樣讓我因旁觀而覺得新鮮的,是鏡頭里不同區域的臺州人。
可能外地觀眾很難從短片精煉的人物對白中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臺州式的硬氣”。那些口音各異的臺州方言,無論說話者是山區的天臺、仙居人,還是其他濱海縣(市、區)的人士,一定會引得臺州人觀看時發笑。這是隔著屏幕才會產生的對鄉音的忍俊不禁,覺得老家人可愛、直接,升起一股“只有我懂”的暗中快樂。和江浙地區其他方言相比,臺州話有個特異之處,就是“有點硬,有點兇”。
臺州人的“硬”或“兇”很大程度上是地理賦予的。這里多山濱海,在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代得到真正的發展之前,臺州一直是中原人概念中的蠻荒之地。
從很早以前,臺州先民就在被迫學會“走出去”,向大海討生活,向山后面的世界尋找可能。因為先天的地理條件所致,這里的人們明白想要致富,就得搏命去爭取。所以他們無論出海捕魚還是下海經商,都有一種誓不回頭的堅決。《味起臺州》拍攝的關于漁民出海的鏡頭,雖然內容不長,但深藍色的大海撞擊漁船產生白色巨浪的畫面,是臺州漁民千百年“討海生涯”的縮影,也是臺州人迎接人生之戰的寫照。
拼搏的日子苦不堪言,但我特別喜歡《味起臺州》中的一句話——或許潮水就是臺州人的運氣。
是的,臺州人很樂觀,大風浪確實帶來了大挑戰,但是有潮水就能沖刷出新希望。
臺州人強硬、直爽、實在的性格,隱藏在各種食物中。比如一張面皮裹卷山海的食餅筒,以及吃法類似但熱量更高的嵌糕,還有澆上肉汁的糯米飯。今天的鏡頭下看這些食物,可能更突出的是滿足、幸福的快樂。但再往舊時代推想,這種吃法高效、營養高能的食物,就是為了支撐體能出現的。
那時的臺州人,想著的是怎么才能更快速地解決吃飯,一餐頂兩餐。臺州人不得不急,因為時間不等人,尤其不等小地方的生意人。
想著出人頭地時,離鄉是迫切的。等到碩果累累時,懷鄉是刻骨的。在外的臺州人,有強烈的鄉愁,在異鄉的餐桌上,他們格外想念那些離海兩三小時就端上餐桌的小海鮮,油炸的泡蝦,剛出鍋的姜湯面、麥蝦,剛蒸好的山粉圓、炊圓、扁食……
據說臺州菜能夠揚名上海灘,源于一些已經定居上海的老板為了解鄉愁而去開飯店。家燒大黃魚、沙蒜豆面等等讓老臺州人癡迷的美味,也迷倒了對海鮮情有獨鐘的上海食客。
臺州菜出名,比臺州人出名要晚得多。因為臺州菜主打一個鮮甜,是物流、冷鏈再發達也很難保證故土原味的那種鮮甜。保鮮技術的發展,確實讓更多城市能夠嘗到臺州的鮮。但你要問臺州人最好吃的飯店在哪里,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在我老家的小巷子里、菜場邊、碼頭上。
有一種沒被《味起臺州》拍攝到的小吃,很能詮釋臺州美食對臺州人的重要性,那是路橋的一種鹵味小吃拼盤“鹵四件”,鹵的是鴨胗、鴨心、鴨腸、鴨肝。古時候只有鹵味才能讓遠行的游子盡可能長時間地吃到老家的食物,后來人們給“鹵四件”取了個文藝范的名,叫“牽腸掛肚”。
食物入口,心回故鄉。
是啊,牽腸掛肚,我們對臺州食物是這念想,我們對臺州,亦然如此。
(圖片均為《味起臺州》劇照)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