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4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張丹萍 夏逸凡)“清明時節,緬懷先烈。精忠報國,拋灑熱血。將軍安寶,出生本鄉。少小愛國,心高志遠……”4月3日上午,在莊嚴的祭文宣讀聲中,路橋區農村文化禮堂“鄉村十禮”——“清明崇先禮”儀式在路橋橫街鎮安保廣場上隆重舉行。
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的文化傳統,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血脈綿延的文化基因。“清明崇先禮”通過在農村文化禮堂舉行清明節緬懷先烈、追思先賢、追憶先祖三個板塊的活動,充分發揮鄉禮移風易俗、道德教化和文明傳承的功能,把中華傳統道德和文明禮儀習俗融入到村民的日常行為觀念中,增強同胞之間的血脈親情與對家鄉、祖國的熱愛,提升人們敬重生命、銘記歷史的情懷與動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路橋區從2013年起在農村建設文化禮堂并開展了一系列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動!班l村十禮”是其中最為突出且富有成效的例行活動之一,是路橋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文明鄉風的一項重要舉措。
“鄉村十禮”既有與個體人生體驗密切相關的“人生五禮”,也有和社區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五禮”。其中“人生五禮”包括周歲禮、開蒙禮、成人禮、新婚禮、祝壽禮,“社會五禮”包括祈福迎新禮、清明崇先禮、重陽敬老禮、新兵壯行禮、尊憲守法禮。
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路橋區有116個村莊在農村文化禮堂開展“鄉村十禮”活動,鄉村刮起了一股文明禮儀之風。通過生動又接地氣的禮儀活動,參與者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有效的傳播和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根植于群眾的精神血脈之中。
橫街鎮洋嶼村村民羅天亮是一名退休教師,退休20年來一直在農村老年協會幫忙調解家庭瑣事、鄰里糾紛。他說:“這幾年村里建起了文化禮堂,開展了各類文明禮儀活動,村主任帶頭給老人獻花、敬茶,村民們都開始懂得尊敬老人、和睦相處,現在來找我調解的人也沒有了!
“我們將用五年的時間,實現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通過上下級聯動,鼓勵每個文化禮堂創新形式,培養文化帶頭人,傳播社會正能量,讓老百姓自愿接受精神洗禮,從而提升路橋人民的思想素質!甭窐騾^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羅邦云表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