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臺秀
匠心記 | 奇妙的微觀石塘!他有一雙神奇的手
2018年03月20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趙靜 徐子淵 羅亞妮 葉劍鋒
【摘要】漂浮的朽木、老石屋的殘垣斷壁、海灘上的貝殼甚至漁婦編織用的梭子到了他手里都變成了珍寶,藝術家的手總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視頻來源于二更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3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 徐子淵 羅亞妮 葉劍鋒)漂浮的朽木、老石屋的殘垣斷壁、海灘上的貝殼甚至漁婦編織用的梭子到了他手里都變成了珍寶,藝術家的手總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這一次,我們來到溫嶺石塘這座畫中小島,走訪海島藝術家——陳祥來。

  人物名片

  陳祥來,溫嶺非遺傳承人,藝術工作者。

  1963年出生于漁民世家,祖上三輩均是地道漁民,卻因為暈船而不得不上岸做木匠,由此踏上了藝術之路,他醉心于漁區文化,將民風習俗和海洋元素融入工藝品,妙手生花,所創作的鱟殼畫、船模、景觀模型等濃縮著當地海洋文化的精髓,美得令人驚嘆,也將石塘的美傳播給更多的人知曉。

  他的作品《依稀石頭城》入選了文化部2014年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青年優秀創意作品征集活動,他本人被收錄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重點人才庫。

  石塘鎮位于浙江臺州溫嶺市東南瀕海處,是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山、海、石相映成趣,有畫中鎮之稱。踏進陳祥來工作室,并不寬敞的門口,橫七豎八地堆放著陳舊木材、廢棄纜繩,似乎有礙觀瞻,一了解精美絕倫的工藝品就是由這些邊角料創作的,驚嘆聲連連響起,陳祥來面帶微笑,顯然習以為常了。

  一幅鱟殼畫耗時三年

  鱟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紀,問世于4億多年前,有著“活化石”之稱。

  “石塘盛產鱟。過去,漁民們常把鱟殼當作水舀或用來盛飯,現在的中華鱟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可不能為一己私利濫捕濫殺了。鱟殼被用來當做工藝美術品的材料,掛在門前、玄關,寓意祈求風調雨順,年年有余。春天,鱟在沙灘上繁衍后代,見到死去的鱟我就會撿回來。”陳祥來說。

  一個鱟殼畫就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或畫著京劇臉譜,或活躍著魚蝦,或海馬或海象等生靈。眼睛畫得夸張,活脫脫的是古船的船眼。

  一個鱟殼畫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看著鱟殼畫,似乎能聽到松濤的呼嘯,聞到大海的氣息。

  但畫鱟殼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從一個鱟殼到成品,需要3年時間,最麻煩的還是前期工藝。陳祥來介紹,鱟殼外表光滑,但里面遍布褶皺,要用鱟殼作畫,第一步就要把褶皺里殘留的鱟肉完全剔除干凈。為此,陳祥來甚至準備了一套牙醫工具。接著,還要慢慢風干、晾曬,還要對內殼進行裝裱、加固。這些都是水磨功夫,一系列工序下來,就要近3年的時間。

  他描畫的鱟殼臉譜作品300多幅,沒有一幅重復,多數都已被世界各地的買家收藏。

  螃蟹殼也成了精美的藝術

  微觀般畫中石塘惟妙惟肖

  《依稀石頭城》

  一個石屋僅十幾厘米大小,陽臺上的晾衣繩掛著色彩斑斕的衣服,水缸、漁具應有盡有。山中漁家嫂子在彎腰漿洗衣服,淺海處可見沙灘、浪花。山腳下林立的漁舟僅比成人拇指大,卻帆、槳、旗幟五臟俱全,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核舟記》。而作品整體的形狀像極了石塘的山坳。

  陳祥來說,模型都是真實的尺寸比例,一厘米一厘米量過去。

  做石屋模型,最難之處在于石墻。用這些長度不過幾厘米的小石頭砌墻,要用膠水粘在一起,而且不能有所偏倚。石頭的色澤、形狀都要求頗高,且組合在一起后,紋路要有藝術感。

  “我不停地在沙灘上轉悠,撿拾一些小石子、沙子和廢棄的木頭!痹谏碁┥咸粤硕嗳,陳祥來才淘到了稱心的石頭:顏色有滄桑感,且看上去有所磨損。

  “十堵墻,最多只能成功六成!彼粩嘀貜,精雕細琢,六七個月才完工,取名《依稀石頭城》。就是憑著這組作品,他被納入了國家文化創意創新人才庫。

  走進他家的后院,又會被獨具匠心的景觀園林、木椅等文創作品所吸引,每一件都讓人眼前一亮,想要帶回家。

  船模逼真堪比《核舟記》

  早年令陳祥來揚名在外的還有船模制造。

  大到兩米以上、小至盈寸,其船身狹長、頭尾上翹,造型布局十分講究,船體各部件可活動。船首尾、桅頭旗等雕刻紋飾圖案古樸精致,比例縮小也十分逼真。

  為將船模做得栩栩如生,他跟著當地造船匠學了一段時間造船技藝。有美工功底的他,很快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陳祥來創作的船模,有5種船型注冊了專利。他的作品既樸實簡潔、體現獨特的地方風格,又裝飾趣味性強,給人以玲瓏剔透的美感。多年來,陳祥來已成功創作出幾百個反映中外各個歷史年代的船模,其中幾十種船模被國外友人收藏,多種船模遠銷歐美等地。

  做海洋文化的傳播者

  舊時的烏郎鼓、大排船等傳統漁船已逐步被大噸位的木質、鋼質漁船所取代,許多傳統海洋文化符號,逐步淹沒于時代發展的大潮流中。

  對于陳祥來來說,生于斯長于斯,石塘就是他的繆斯女神,這里的片石碎瓦,一舟一木,都散發著獨特的風情韻致。

  熱愛美,發現美,忠于美,傳播美。

  “這十幾年來,我一直在用當地的素材體現當地的文化!彼J為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對自己的活精益求精,像看待孩子一樣對待自己的作品。更為重要的是,希望經過他的手,為后人留下一些東西,讓石塘的獨特風光和民俗走進千家萬戶。

標簽: 匠心 石塘 微觀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