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21日,路橋檢察發布了一則《地溝油、工業鹽居然被端上餐桌……》呼吁大家關注食品安全,警惕身邊的不良商家。可惜,時隔不久就在咱們身邊又有人偷偷賺起黑心錢……


準備煉油的原料
觸目驚心的黑心作坊

早餐店店主林某供述“這個油有點黃,不會凝固,但價格便宜,可以節約成本。一開始我也擔心客人吃了生病,但后面沒有人說不好,也沒影響到生意,就一直用了…… ”
這個本地店主口中有點黃又很便宜的油,不僅“銷”在本地,“產”也在咱們身邊: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葉某、黃某夫妻陸續從各菜市場以均價一元每斤的價格大量收購豬肉攤上廢棄的下腳料——豬乳房、膘肉碎、肚下塌等,并在路橋區篷街鎮自己家的臨時作坊內進行熬制,制作成劣質的油品。

(生產作坊現場)
劣質油根本沒法凝固,且色澤偏黃,所以還得再混入同樣劣質的“花油”來掩人耳目。這樣,這些聞起來“香噴噴”的地溝油就可以被裝桶出售了——蓬街鎮竿蓬后街早餐店店主金某、林某買走360余斤,篷街鎮三橋埠頭早餐店店主羅某買走200余斤,還有部分賣給了流動的“炸雞攤”……最后,這些油被黑心店主們端上餐桌……

ps.為了讓我們的腸胃不翻山倒海,幾張更加無法直視的照片被小編刪掉咯……




公訴科李佳玲: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今天,我們再講“油”的問題。“食用豬油”國家標準明確要求,提煉食用油所用的脂肪組織不能包含骨、碎皮、毛發、耳朵、尾巴、臟器、甲狀腺、腎上腺、淋巴結、氣管、粗氣管、沉渣、壓榨料及其它類似物。因而,根據司法解釋,利用明令禁止使用的豬肉加工廢棄物等生產、加工食用油的,應當認定為“地溝油”。地溝油事件頻發,再次警示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應當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