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嶺有村民反映,在溫嶺市城東街道莘塘村村委會西面200米處,也就是一條河道附近,堆積著大量的工業垃圾,且存在多年。那么,這些工業垃圾來自哪里?為何沒能得到及時清理呢?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作為鞋業之鄉的溫嶺,尤其是城東、橫峰一帶,正面臨著鞋業廢料圍城的困惑,考量著政府如何治理的智慧和決心。
河塘邊,鞋革廢料堆積如山
4月21日,記者來到溫嶺市城東街道莘塘村。就在村里的一片河塘里,堆滿了大量的制鞋企業產生的鞋料邊角料,讓人感覺仿佛是置身于一片花花綠綠,堆積如山的垃圾場中——眼前這座“垃圾山”大約占地兩三畝,堆放的最高處達到了10多米。
莘塘村村民老張介紹,以前說這里要建房子,也沒見啟動開發,反而垃圾越堆越多。“都有10多年了,一直沒清理,村民們反映一直很強烈的,為何就無法解決呢?”說著,老張一臉的困惑。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這些鞋革廢料大多來自附近的制鞋家庭作坊。他說,莘塘村80%以上家庭是辦鞋廠的,產生的廢料逐年堆放在這里。村里以前也制止過,但根本沒法制止住,況且面積這么廣,漸漸地,村里也就不再制止了。
隨后,記者也走訪了橫峰街道一些村莊,和莘塘村相類似,在一些河塘和小河邊,隨處可見這樣的廢料。
“有什么辦法呢?”
“對,量太大了,放哪里呢?”
……現場走訪時,不少群眾表達了這樣的無奈。
調查
困惑一
打包處理的量超出預計的10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規模的“垃圾山”,已經有些年份了,那么當地為何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呢?
“十多年都沒有清理,最大的原因是沒有地方去。”溫嶺市城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周輝兵在解釋原因時,作了這樣的開場白。
對于廢料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的問題,周輝兵表示,不是政府不重視,而是處理起來實在太難。他進一步介紹說,眼下,其中一部分廢料被打包拉走,另一部分是堆放長了,村里面就進行覆土,即用泥土進行堆覆,然后在上面種一些作物。臨時這樣處理,雖有不妥,但也是迫于無奈。
記者了解到,莘塘村是城東街道六個鞋業重點村之一,每天都有不少鞋革廢料產生,村莊保潔、垃圾清運成了大問題。對于新產生的鞋革廢料,當地從去年開始,已經將其承包給個人,將垃圾打包送往外地進行焚燒處理。
負責打包處理的負責人燕小輝介紹,以前投標的時候,預計每天可以達到2個多包。沒想到,后來多得不得了,目前每天起碼要壓8個,比當時預想的多了4倍。
也就是說,最多的時候,收集起來的鞋料邊角料能達到日均30多噸的量。這和燕小輝當初投標預估的日產生3噸的量差距頗大。
燕小輝說,在廢料處理上,打包場今年會虧得更厲害。因此,眼下近千噸打包成塊的垃圾,就這樣密密麻麻地堆積在此。每天增長的垃圾,成了承包人處理的負擔。
記者在橫峰街道下葉村也看到,在出入村莊的一條大道上,鞋革廢料堆得滿滿當當,占了馬路的一半多。村里的環衛工人說,一天能產生一噸多廢料,無法全都打包運走,只能堆放在路邊。
困惑二
填埋場根本“吃不了”巨量的邊角料
鞋業是溫嶺的主導產業之一,各鞋廠在不斷銷出成品鞋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工業廢料產生。
據溫嶺市鞋革業商會副會長金江兵介紹,目前溫嶺大概有7000多家鞋企,平均每天生產近300萬雙鞋子,產生廢料約300噸。換算一下,基本上生產10雙鞋的話,會產生1公斤的廢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按照國家環保法規,鞋革廢料不能填埋,也不能私自焚燒,需要專業的企業去處理。
關于技術處理,溫嶺市環保局污控科科長朱遙解釋說,目前,由于基礎設施不到位,處置技術這方面有些還是欠缺的。
面對“野蠻生長”的鞋革廢料,溫嶺相關涉及的部門都犯愁,眼下,溫嶺雖有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城南垃圾焚燒發電廠,但都派不上用場。當初設計是按生活垃圾的標準設計的,而工業垃圾的處置方式和生活垃圾完全不同。據溫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容環境管理處主任謝興昌介紹,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處理能力已經滿負荷了,按照原來設計的,城南是1100噸一天,東部是600噸一天,兩者都已經是滿負荷運行了。“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工業垃圾是不現實的,它沒有這個處理能力,焚燒爐和發電機都有容量限制的,超過容量運行不了。”他說。
困惑三
“鞋城”廢料究竟該何去何從?
鞋革廢料問題在溫嶺存在已久,事實上,政府各部門也一直在尋找出路。“鞋城”廢料究竟該何去何從?
謝興昌透露,溫嶺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在已經考慮擴建二期工程,擴建二期工程主要考慮的就是鞋革廢料。記者也得知,擴建工程已經啟動,按照運營企業的設想,再過一年左右可以投入使用。如果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廢料圍城狀況會有所緩解。
對此,周輝兵也談了政府部門的一些設想,準備從幾個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大拆違力度,因為大量的工業廢料是從違章建筑當中生產出來的;第二是整治一批低散小的企業,并改造升級一批,改變手工切割的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廢料量。對于鞋革廢料的堆積問題,目前能做的,也就是已經承包的拉出去,集中焚燒一批。另外,考慮到環境綜合整治,要引導當事企業在堆放的時候,不要選擇在河道邊上,防止產生的污水流到河道里面去。
制鞋企業集中的地方,這些工業廢料必然產生,可是處理能力短時間又跟不上,顯然形成困局。市環科院一位專家認為,對臺州來說,特別對溫嶺來說,又是一筆沉重的歷史賬。因此,在今后產業布局中,當環保措施往往跟不上經濟發展時,應該是先考慮環境承受力,把環境承受力當成底線,再給出經濟發展的空間規劃。
為此,也有業內人士建議,可以效仿國際上通行的碳排放交易方式,每家企業,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排放指標,企業必須在這個指標內排放,超出的要購買,剩余的可以交易。這樣,就給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動力,減少亡羊補牢的尷尬。
原標題:“鞋城”廢料,究竟該何去何從?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