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3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崔旭川)椒江環保首部警示片《窮途末路》改編自椒江區環境污染真實案例——“8·28”電鍍污染案,是環保執法人員平時工作的一個縮影,真實再現環保執法狀態。
【浙江新聞+】
椒江區2015年“8·28非法小電鍍環境污染案”
非法電鍍加工廠原型。
-案情
群眾舉報
2015年8月,臺州市環保局椒江分局數次接到群眾匿名舉報,反映在椒江區三甲街道沿海村有一家非法小電鍍,但舉報內容中并未涉及小電鍍當事人的信息以及工廠的詳細地址。
接到舉報后,椒江環保分局高度重視,立即啟動了環保、公安、街道三方聯動工作機制。為避免打草驚蛇,執法人員身著便衣、開著私家車對舉報人反映的沿海村一帶進行多次探訪。
然而,走遍全村所有廠房,卻始終未見任何電鍍加工的痕跡。
難道舉報人舉報信息有誤?然而,同樣的匿名舉報每隔幾天還在繼續,執法人員堅信沿海村肯定有非法電鍍廠。
喬裝打扮的執法人員以自已辦廠需要小型電鍍廠電鍍加工產品為由,向沿海村村民進行打聽。果然,執法人員從村民處獲得了一條有價值的信息。
一位村民向執法人員透露,他們村有個女人就是辦電鍍廠的,但具體辦在哪里不清楚,只知道她家就住在沿海村352號。
掌握這個關鍵線索后,執法人員立刻趕到沿海村352號附近。根據現場觀察,這是6間房子連成一排的村民住宅樓房,門牌352號的這間房子正好處于6間房子的中間。
352號的大門始終緊閉,窗戶都貼著報紙,無法看清里面情況。不過在352號房子周邊,執法人員還是感覺到了一些蛛絲馬跡——空氣中若有若無的酸味,還有周邊空地上那一兩條大都用于裝金屬件的塑料袋。
在場的執法人員當場決定將情況通報給三甲派出所和三甲街道辦事處,請兩部門協助調查并派人盯梢,一旦發現有人進出,椒江環保分局立刻趕赴現場調查。
現場執法
2015年8月28日上午9點,椒江環保分局接到三甲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報告,稱沿海村352號房門開了,有人員進出。
環境執法人員立刻聯系椒江公安分局啟動環保公安聯合執法,并聯系臺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共同趕往現場。
9點50分左右,聯合行動組驅車趕到現場。正準備下車時,忽然從352號房屋內沖出一名中年婦女,不顧一切從房屋前面的一條小路跑了出去。由于臨近主干道,車流量較大,為避免發生當事人人身意外,執法人員只得放棄追趕,回到現場勘察。
進入352號房屋內,執法人員發現,此處民房內,整條鍍鋅掛鍍線從一樓房屋的南面一直連到北面。生產線上的電動機還在運轉,渾黃色的廢水正從清洗槽內溢出直接流到地面,現場彌漫著濃烈刺鼻的酸味。由于電鍍生產線安裝在民宅房屋內,工人站立操作的過道就顯得十分狹窄,加之過道上還四處堆放著各類電鍍件,廢包裝袋,廢酸桶等,場地的凌亂程度超乎想象。
經過現場勘察,執法人員斷定,當事人非法從事電鍍加工,電鍍廢水直接通過地面自南向北排至車間內一處地洞,再通過地洞排放到車間外的露天水溝內,最后直排附近河道。此外,由于352號房屋被改裝成車間,地面僅使用砂石鋪設,還有一部分電鍍廢水直接滲漏到了地下。
在三甲街道辦事處、派出所以及附近一些村民的見證下,臺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廢水進行采樣,執法人員對現場完成全面取證。
隨后的采樣報告顯示,所檢廢水樣品中均含有“兩高司法解釋”中的有毒重金屬:鉻;國務院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物:鋅。
陷入僵局
“8·28非法小電鍍環境污染案件”經過前期調查取證,到2015年10月13日,浙江省環保廳出具了《關于臺環監(2015)水字第354號監測報告的認可意見》。
至此,椒江環保分局已經整理出現場勘察筆錄、廢水監測報告、照片、現場視頻、見證人信息、省環保廳認可意見等全部證據,但案件移送卻遇到了困難。
由于現場當事人采取逃跑策略,現場除了物證以外,并沒有抓獲一人,也沒人指證非法電鍍廠的實際老板是誰,這與之前有當事人直接在場或有工人在場指證老板的案件完全不同,公安機關也表示,環境案件移送時必須明確案件當事人,否則無法開展后續偵查。
由于此前未遇到類似問題,一時之間,椒江環保分局不知該從何入手,案件移送一度陷入僵局。
“是不是可以先通過352號房屋的戶主了解一下相關情況,再調查其與本案非法電鍍廠的實際老板有沒有直接關系呢?”在一次案件研討會上,經辦人員提出的這一思路終于讓案件移送有了轉機。
隨后,椒江環保分局請公安機關協助調查三甲沿海村352號的住戶信息和聯系電話,并試圖通過電話詢問情況。然而,一連幾天,戶主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無法接通。這一反常情況,隱約讓執法人員懷疑352號住戶本人可能就是非法電鍍廠的老板。
為盡快移送案件偵破此案,椒江環保分局決定先將案件以戶主作為第一當事人移送公安機關,再由公安機關配合開展偵查工作,依靠公安機關力量找到戶主本人查清此案。
2015年10月26日,椒江環保分局正式將“8·28非法小電鍍環境污染案件”向椒江公安分局移送,移送表中當事人名稱就是三甲沿海村352號的戶主葛某。
終落法網
案件移送到公安機關后,民警通過電話、上門尋找葛某,一直聯系不到其本人。無奈之下,按照辦案規定,公安機關將葛某列入網上通緝。
然而,直至進入2016年,公安機關仍未發現其銀行卡和身份證的使用信息,案件偵查再一次陷入了僵局。這一狀況有些出乎當地公安、環保兩部門意料。于是公安機關對葛某得出一個結論:反偵察意識較強。這在環境案件當事人中并不多見。
為加快偵破此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不讓犯罪嫌疑人存僥幸心理,公安機關在2016年年初決定加大偵查力度。除了網上通緝外,屬地的三甲派出所派出動多名線人進行排摸布控。
5月1日,公安機關接到線人舉報后立即行動,在臺州市路橋區蓬街鎮將犯罪嫌疑人葛某抓獲并押解回椒江區公安分局三甲派出所。
經過公安機關審訊,葛某承認其本人就是非法電鍍廠的老板,將電鍍廠辦在自己家里主要就是為了隱蔽,因為一般情況下,外人根本不會想到一排緊挨的民房中間居然有一間是地下電鍍工廠。而且周邊鄰居又以外來務工人員租住為主,不會多管閑事,所以就算平時看到有貨車進出也不會理會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的、有沒有影響。除了一樓改造成電鍍車間外,她本人就住在二樓,所以平時正常生活也在這里,更加不會引人注意。
“你知不知道民宅中辦非法電鍍廠,電鍍廢水直接排放不僅對周邊環境帶來嚴重污染,還有可能危害左鄰右舍的身體健康?”面對環境執法人員和公安民警的質問,葛某低下了頭,啞口無言。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歷時8個多月,這起非法小電鍍環境污染案終于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葛某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不日將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等待葛某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原標題: 看椒江區如何把環保警示拍成大片!《窮途末路》上線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