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猴年一開場便被和煦的陽光包攬,新春佳節顯得喜洋洋又暖洋洋。在宜人的天氣里,市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公園、廣場成了他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經過整治,葭沚涇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新春佳節吸引了市民在此休閑娛樂。
昨天中午,記者從臺州經濟開發區葭沚涇文化長廊河段開始,沿著河邊一直走到了葭沚大轉盤附近。河面上每隔幾米,就有人工濕地、浮島或人工水草等,河道基本沒有垃圾,還不時看見幾條活脫的小魚,在水里歡快游弋。河兩岸的植物,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葭沚涇文化長廊內的梅花競相開放,紅梅、白梅、臘梅爭奇斗艷,引得不少市民倚坐梅園、賞梅聞香。市民謝鵬飛帶著一家老小閑坐于此,不禁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提議一家人在此來張大合照。“一二三,茄子!”在他人的幫助下,這個合家歡的時刻被永久定格。
其實,葭沚涇也有一段“黑歷史”。多年來,由于沿岸居民和企業隨意傾倒垃圾亂排廢水,這里的水質污染嚴重,河道淤塞,成為了市區內一條名副其實的“龍須溝”。雖然過去這里每年堅持清淤,但都屬于帶水作業,治標不治本。
去年,開發區打響了葭沚涇全線干水清淤攻堅戰,決定用100天時間徹底解決河道淤塞污染問題。在炎熱的三伏天里,清淤工人們依然堅守一線,作業不止,誓將“龍須溝”變回景觀河。
張大爺就住在葭沚涇附近的小區,今年83歲的他,身體還很健朗。平日里沒事,他就喜歡到河邊走走,走累了就坐在長椅上歇會兒,曬曬太陽。
“我是看著這條河從臭水溝一步步變成現在這般水清景美,政府也花了很大的力氣。”張大爺說,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大家一起維護,建議提醒大家不要隨意往河里亂扔垃圾。
一路走來,除了景色,還有閑坐著的垂釣人。張凱就是其中一個,他喜歡釣魚,但平時忙于工作,釣魚的機會不多。“幾年前,這條河被污染,河水發黑發臭,魚都沒有了,我也就很少過來。”張凱說,近兩年,經過整治,葭沚涇確實變干凈了,水質越來越好,魚兒也多了起來。
原標題: 岸綠景美人流連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