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黃巖糕點噴噴香 年味蒸騰蜜蜜甜
2016年02月10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陳偉華

  每到過年,一些以傳統民俗為賣點的本土小吃,受到市民追捧。

  紅糖麻糍、糕干坯、番薯慶糕……在黃巖,用米粉和麥粉制作的食品很多。但是,要想與這些經典小吃不期而遇,概率卻不高。

  在西城街道半洋張村,這些糕點倒是都能找到,同時還有一些年輕人不曾見過的、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

  老一輩的半洋張村村民,幾乎都會做糕點。每逢節日,他們都得忙碌一番,在自個家中,張羅著一家人做糕點,四時八節都有得吃。3月吃烏飯麻糍,5月吃洋糕,重陽節吃重陽糕,接著又要做番薯慶糕……一年四季,變著花樣,做著應景適時的各色糕點。

  據了解,這個傳統習俗,從清朝延續至今。如今,在一些年長的村民家中,仍保存著篩籠、木桶等不少傳統器具。

  隨著時代變遷,村民做糕點的器材與時俱進,有些村民還將此發展成一門生意,發家致富。當然,這讓不少喜歡糕點的人,有機會大飽口福。

  村民們的忙碌,從過年前就開始了。

  1月28日,在半洋張村菜市場南大門,村民馮國順和妻子盧秋蓮忙著搗麻糍。桌子上,擺放著一排排做好的麻糍,色澤鮮白,柔軟如綿。

  “年前,買麻糍的人很多。我們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了,5點開始干活,到晚上6點收工。我爺爺這輩就開始做糕點了,我爸教會我手藝,純手工的,現在黃巖城里已經不多。100斤糯米,可以將它加工成140斤麻糍,不粘碗,不釘牙,不糊口。”馮國順說。

  “麻糍是黃巖春節傳統食品,以前都是老人在家里做,太麻煩,現在我們都來店里訂做,很方便。”市民李嘉欣說,他在這家店定做麻糍多年,質量一直很放心。

  除了現做現賣麻糍,馮國順還做糕干坯,同樣賣得很好。它以米粉為原料,制作時講究米粉比例搭配,一般以早米粉三分之一,糯米粉三分之二為標準。糕體松軟可口,坯撒上芝麻和桂花,糕香撲鼻而來。糕干坯即使放上好幾天,變得略干硬,也能食用,吃起來很香甜。

  而在黃巖西部山區寧溪鎮,鐘樓路一帶,賣番薯慶糕的店家特別多,有幾十家。據說,番薯慶糕已成為寧溪一個特色產業,為當地村民增加收入。它是當地的土特產,是粗糧細做的典型代表,松軟香甜,撒上桂花和芝麻,更加香甜。

  同樣是在年前,店家們迎來最忙碌的時光。

  女老板王玉花在街頭忙碌,她的身邊圍滿顧客。只見她在番薯絲粉中,摻入糯米粉和紅糖,調好面,做成一個扁圓形面團,放入小蒸籠。蒸熟后,再撒上金黃色的桂花、黑色的芝麻粒,香噴噴的番薯慶糕便出籠了。

  “做番薯慶糕時,一定要把握好番薯絲粉與糯米粉的比例。糯米粉放少了,番薯慶糕糯性不夠,就會顯得硬邦邦;糯米粉放多了,慶糕會粘牙。”王玉花說。

原標題: 黃巖糕點噴噴香 年味蒸騰蜜蜜甜

標簽: 糕點 黃巖 番薯 米粉 村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