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年貨節,鄉土情
2016年01月12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陳紅軍 嚴 鷹

  1月16日至28日,在后岸村舉辦的首屆天臺山鄉村年貨節將鳴鑼開場。屆時,游客可

  現場觀看殺年豬,親手搗麻糍、磨豆漿,充分體驗后岸寒山文化、農耕文化的魅力

陳素娥蒸的大饅頭剛剛出鍋。

  1月初,“天臺山鄉村年貨節”的宣傳橫幅,就出現在從天臺縣城往后岸去的必經之路上,很是醒目。

  這是后岸舉辦的首屆鄉村年貨節,幾乎傾全村之力。在村支書陳文云看來,目的很簡單,“一方面滿足游客住后岸農家樂、購買農副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添把火,把一二月份的旅游淡季燒成旺季。”

  鄉土煙火

  這陣子,村民陳素娥一直在為年貨節做準備。

  這個買賣到底做了多少年,她記不清了。反正出自她手的長方形手工饅頭,在后岸早就小有名氣,“我每天就做500個,大部分饅頭都被客人提前一天預定完了。”沒有預定的客人只能碰運氣,不管兩個三個,但凡有剩下的,都會被打包買走。

  陳素娥家的蒸籠能疊十一屜,每屜16個饅頭。蒸屜打開,白色霧氣飄逸而出,一種久違的糧食甜香,讓人瞬間回到童年。她的哥哥陳逢山說,年輕時,這樣的饅頭他一口氣能吃十幾個。

  陳素娥也吃自己做的饅頭,和哥哥不同,每出一籠饅頭,她習慣隨手挑起一個嘗嘗。

  剛出籠的饅頭最好吃,松軟程度堪比面包,卻比面包更筋道。“現在外面做饅頭,都是機器做的,發酵一下直接進蒸籠,口感卻沒這么好。”陳素娥延續的是代代相傳的土法子。

  而來到后岸的游客,更忘不了這家時時升騰起炊煙、蒸汽環繞的木結構老房子。這一切,發生在古村落里,顯得如此搭調。

  “如果沒有預訂,她家的饅頭未必買得到。”后岸村干部陳紅軍說,他也是村里農家樂寒山居的經營者。

  讓人惦記的,不止是陳素娥的饅頭鋪,后岸村古法炮制的糯米酒、彩色年糕、青麻糍也是游客們津津樂道的。村里還有豆腐、手磨豆漿作坊,老作坊里升騰而起的炊煙,讓山間的古村多了種自古延續的煙火氣息。后岸,帶著鄉土味道從沉寂中蘇醒。

  點燃寒冬

  后岸村領頭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文云,細膩地察覺到這個曾經深藏寒山的古村落,在經過4年的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后,終于蓬勃興起。

  據了解,最開始時,后岸的旅游旺季一年只有9月至12月的短短4個月;一年之后,后岸開發了漂流項目,整個夏季的市場繼而被點燃;再一年,后岸探索開辦桃花節,開始打造后岸“春景”。

  “去年的市場變化,尤為明顯。”——2015年,后岸的旅游旺季已經達到橫跨3月至12月。旺季里,后岸每天能迎來上萬名游客。去年十一長假更是火爆,人口只有千余的后岸,一天就接待了五六萬名游客。

  “農家樂有一個弊端,冬天的時候氣溫降到零度,生意就下降。”陳文云一直在琢磨解決剩下的唯一問題——如何把1月、2月也燒成旺季。

  陳文云打算靠舉辦鄉村特色主題節慶活動,帶動農家樂發展。

  2015年12月12日,在旅游淡季,后岸舉辦的第四屆“開羊節”正式開啟——這場結合鄉村傳統的旅游節慶,為后岸吸引了數千名游客和一個周末兩天的住宿爆滿。這兩天住宿爆滿的背后是,后岸村的1600張床位和每人80元的基礎餐飲消費——這為村民帶來20多萬元經濟效益。

  “1月16日至28日,后岸將舉辦首屆天臺山年貨節”——后岸再次發出了邀請函。陳文云介紹,這次后岸將聚集天臺各地年貨、特產,包括街頭年糕、泳溪香米、南平生姜、龍溪香魚、石梁小狗牛等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屆時,游客將品嘗到美味的豬肉宴,購買到最地道的土豬肉,選購天臺品種最齊全的特色年貨,現場體驗后岸寒山文化、農耕文化,感受農家過大節的快樂。

  “那個時候正趕上臘八,我們還準備了免費的臘八粥和手磨豆漿,請游客們品嘗。”陳文云說。

  誰說寒冬沒有風景?在這樣的熱潮里,陳文云和他的后岸村民似乎已經聞到了豐收的味道。

原標題: 年貨節,鄉土情

標簽: 年貨 鄉土 節日 文化 饅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