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人小於,只要有空,就從黃巖駕車到路橋區金清鎮,這是為了向金清大鼓隊的隊友們,學一下路橋大鼓。說起她的師傅們,她是贊不絕口:“今年‘臺馬’開幕式的大鼓,就是他們去敲的,可有意思了。”
大鼓隊正在參加演出(圖由徐從韡提供)
大鼓風靡路橋鄉村
在路橋的鄉村,打路橋大鼓可是項流行的文體活動,深受老人家們的喜愛。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大鼓隊,粗粗算來,已有60多支大鼓隊,光在金清鎮,就有13支。
“咱們的大鼓,還榮獲過第六屆全國中老年藝術大賽的金獎。”打大鼓的郭景梅說,“還吸引了上海的老同志特地來學習呢!”
大鼓在路橋這么風靡,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金清大鼓隊的領隊,今年79歲的徐從韡。
“提起老徐,可是大大的有名,是咱們路橋鄉村音樂界的‘明星’。”郭景梅開起了玩笑,“路橋大鼓這么風靡,他可是出了不少力。”
“路橋大鼓的歷史課追溯到明清時期,那時路橋各地鄉村較為普遍的小型鑼鼓班,節慶時節,跟隨舞龍舞獅班演出,”徐從韡介紹,“如今咱們許多傳統習俗變淡了,鑼鼓聲也遠去了。”
對這樣的情況,徐從韡很是著急。他有心要重振路橋大鼓的聲威,卻遇到了不少困難。
克服困難振興大鼓
2004年下半年,徐從韡和金清鎮老年協會的老同志們商量,一起練習大鼓,“退休了,有時間,用這些時間搗鼓搗鼓傳統文化。”
沒想到,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心支持,紛紛想要加入,“人有了,器材又成了問題。”
徐從韡找到路橋老年協會,說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年協會領導的大力支持,撥下款項,買來了大鼓。
人有了,器材有了,徐從韡組建了30多人的金清大鼓隊,開始操練起來。
可是,他又發現了一個問題,“路橋傳統大鼓曲調‘二煥’、‘二六’等,本是舞龍舞獅的節奏鼓調,現在聽起來比較單調。”
徐從韡和大鼓隊隊員徐增祥商量,能不能改變一下曲調,融入些現代元素,讓古老的大鼓煥發新的生機。他嘗試加入了一些安塞腰鼓中的曲調,可發現這樣改不是很好,“這又失去了原本的臺州味道,聽起來不是那個味了。”
后來,大家群策群力,從臺州本地的戲曲和慶典樂調汲取靈感,還加入了扁鼓,配上樂曲,使其更有表現力。
改良后的路橋大鼓,喜慶、有勁又很有臺州味道,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
進軍營進校園,喜慶活動有大鼓
徐從韡的大鼓隊,越打越有名氣。連路橋、椒江部隊的軍鼓隊都來找他們去交流學習,“我們去過邊防營、部隊駐地,給官兵們講解了路橋腰鼓,他們都很喜歡,要跟著我們學呢!”
平時臺州地區有什么重大活動,也少不了徐從韡這支大鼓隊,“今年,像‘臺馬’、第四屆臺州市運動會的擂鼓,都是我們去的。”
“路橋各村各鎮逢年過節,辦個慶典,都要請我們去助助威,還請我們幫忙培訓,訓練自己的腰鼓隊,臺州各地其他鄉鎮也很熱情,都讓我們去他們那看看,能不能幫忙拉一下隊伍。”徐從韡說。
大鼓隊還走進了校園。在金清小學,很多師生都報名參加學習大鼓,活動開展得非常好。在下午4點的校園里,經常能聽見路橋大鼓激昂的鼓點聲。
金清小學辦公室主任陸暢洪說:“路橋大鼓是臺州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們金清小學四點鐘課堂的特色。下一步,我們學校還準備申請臺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基地,來推廣大鼓。”
說起新一年的愿望,徐從韡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歡路橋大鼓,也能有更多的地方敲起路橋大鼓。”
原標題: 路橋金清活躍著一支老年大鼓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