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記者從臺州市農業局獲悉,我市各級農機部門在完成當地農機作業任務,穩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機作業服務市場,組織聯合收割機等農機具,外出開展跨區作業服務,充分發揮現有農業機械的效能。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類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69家,服務項目涉及機耕、機種植、機植保和機械化收割等糧食生產全程服務和蔬菜生產,加工機械化服務及跨區作業服務。
而我市農機合作社的服務模式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為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提供機械化服務為主業,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服務模式。2005年3月,路橋區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成為全省首家由工商資本投資創建的農機服務合作社,其成功經驗被省市領導稱為“下梁模式”。在路橋橫街份水村,建國糧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承包了當地近千畝水稻,年產稻谷600噸。除了農忙時偶爾需要請一些零工,整個耕作、育秧、種植、植保、收割和烘干過程,實行全程機械化,僅需六七個人就能完成。
“以前生產隊時期,一人能管十幾畝田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幾個人能種這么多地,沒有農業機械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建國糧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柯建國說。
另一種服務模式是以開展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為主業,這主要集中在溫嶺、臨海和三門等地。他們以組織開展跨省(市)的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為依托,主要服務項目為機械收割等。溫嶺市久發農機服務合作社,由肖俊敏等一些從事農機專業服務的農機戶組建而成,是一家自愿互利、松散型的合作經濟組織。該合作社實行“五統一”運作,即統一業務聯系、統一作業調度、統一服務質量、統一機具修理和統一收費結算。它成立十多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贏。
“作為一項富民工程,我市采取了探路考察、簽訂合同、檢修機械和技術培訓等一條龍服務流程,環環相扣,使農機跨區作業效益年年提高。各縣(市、區)還免費為農機手發放農機跨區作業證。在發放過程中,嚴格執行農業部《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管理辦法》,嚴守發放條件。并要求參加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必須性能良好,駕駛員操作技術熟練,證照齊全,經農機監理部門檢審驗合格后,才能領取證,確保一機一證。同時為給機手外出作業創收提供便利,為農機作業安全提供保障,我們還對領取《作業證》的機手姓名、車牌號和聯系電話,都逐一進行了登記。”市農機管理總站站長王靈橋說。
原標題: 臺州:開通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直通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