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臺州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玉環老板當茶農火山口上種茶葉
2015年07月14日 來源: 臺州商報

  尋找臺州新農人系列報道

  

  他從商人轉型做農民,大力推廣茶文化

  希望用文化將產品帶入更高端市場

  臺風來的前幾天,記者來到了玉環火山茶博園——一個位于火山口的茶葉種植基地。

  雨淅淅瀝瀝的下,開車盤旋著進入山中,眼前的景物有些模糊,但綠色一直是山中的主色調。

  半個小時的車程后,紅色的“玉環火山茶”幾個大字逐漸清晰起來,一座三層小樓出現,林招水的茶葉種植基地到了。

  抬頭看去,饅頭形狀的火山口靜靜佇立著,周圍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圍繞著它,仿佛星星圍著月亮。

  隨石板階梯踏階而上,站在火山口邊上,眼前是一副美麗的畫卷:綠色的茶樹,不遠處隨風旋轉的風車,再遠一些,那包裹在霧中的沙灘,還有更遠處海上若隱若現的小島。

  這里是玉環火山茶的種植基地,也更像一個尚未開發的世外桃源。

  林招水,就在這里,實現著自己新農人的夢想。

  商報記者李潔/文李昌正/攝

  新的種植方式

  他把茶葉種在了火山口上

  2008年以前,林招水是一家鋼材公司的老總,每天大部分時間是和朋友吃飯喝酒,用他的話講,那時候過著“土豪”的生活。

  但2008年注定是個轉折點。林招水高票當選了玉環大麥嶼鑲額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

  當時正值新農村建設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發展現代農業就成了建設新農村著力點。于是,他將生意紅火的鋼材公司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回到地處偏僻的鑲額村開創另一番天地。

  那時的他還有些迷茫,種什么?

  蔬菜水果花卉嗎?地形不好。文旦嗎?沒有優勢。

  一仰頭,村里的石峰山入了眼。村里的老農告訴他,這是國內少有的海島火山,以前種過茶葉,但后來因為沒人管理,所以變成了荒山。

  “這是個大財富啊。”林招水心里感嘆,也終于有了方向。

  在到各地考察以及對鑲額村的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后,他發現這里的火山土壤里富含有機微量元素,特別是硫、鉀、硒等含量很高。這些有機物可使茶樹終年不得病害,能產出高品質的、純天然的有機、綠色茶葉。同時,這樣的茶葉富含氨基酸、鋅、硒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經常飲用對身體將大有好處。

  于是2008年下半年,林招水在火山口種上了茶樹,并嚴格按照有機茶生產標準,建立了華東第一海島火山有機茶基地。

  但火山到底適合茶葉種植嗎?林招水心里也沒有譜。

  2009年春天,他引進的安吉白茶因為適應不了當地氣候,死了大半。

  不過多年的經商經驗告訴他,“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幸運的是,他押的另一種茶種植成功了。

  看著漫山遍野吐著綠芽的無名茶,林招水給它取了名字,叫做“火山茶”。

  2012年,在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上,浙江省農業廳首席農業專家羅列萬對“玉環火山茶”贊不絕口。火山茶一舉成名,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特優金獎。2013年,榮獲浙江省綠茶博覽會金獎和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2014年,再次榮獲浙江省綠茶博覽會金獎。

  新的營銷理念

  提升軟實力,用文化將產品帶入更高端市場

  茶雖香,可也需要有人知有人品。

  沉下心來做茶農的同時,林招水骨子里商人的精明也告訴他,“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只做一個會種茶的農民還不夠,還要做個會賣茶的農民。

  如何讓大家都知道這個茶?在品質保證的情況下,就是品牌的建設。

  在這點上,林招水有自己的想法。

  “飲茶是一種文化,如果大家都愿意沉浸在這種文化中,那么總有人會喝到我的茶。”林招水這么認為。

  于是,從2012年始,他每年都會舉辦火山茶開采節,來不斷擴大火山茶文化內涵和知名度。他邀請全國知名茶專家、攝影家來到茶博園,并將美麗鄉村攝影節、全民飲茶日、火山茶科普展等活動,巧妙融入開采節。

  “雖然人力、物力投入較大,但是回報也是可觀的。”林招水說,這不是簡單的經濟效益回報,而是品牌得到廣泛宣傳。

  2014年,他在茶博園里建了一家玉環火山茶科普館,免費開放;火山茶種植基地的茶室,也是對外免費的,他還把茶文化和中國的琴棋書畫文化結合起來,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

  ”我們在努力提升火山茶的文化魅力,與民俗和藝術文化融合在一起,會讓火山茶有更深的文化積淀,文化可以將產品帶入更高端的市場。”

  短短幾年,玉環火山茶已成為臺州市著名商標,除了常規的線上線下銷售,他還開設火山茶體驗館,邀請市民免費喝茶。

  也正是他這種理念,現在的玉環火山茶在外名頭響當當的,很多茶客還專門到玉環火山茶的茶博園喝茶。

  新的探索模式

  聯合更多工商資本提升附加值

  縱觀火山茶的種植基地,并不是很大,林招水說,也就幾百畝吧。

  而眼下,他也沒有要擴大的想法,他在研究的是如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無限制的擴大,品質跟不上、效益跟不上有什么用,還不如想想做精做深。”林招水說。

  最直接的,林招水準備在今年推出用火山紅茶做的月餅,打開市場。

  而遠的,就是聯合更多工商資本打造以火山為特色的休閑觀光園。

  目前,火山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已經成立了,現代農業的產業鏈在逐漸形成。

  “華東保存最完整的海島火山口、鮮迭沙灘、白沙岙沙灘,石峰古村落,風車,這些都是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目前已經有幾股工商資本進駐了,大家一起打造休閑觀光園。”林招水說,在這樣的資本整合下,慢慢會形成合作社、石峰山公司和旅游公司三部分,分別負責種植、生產銷售和旅游開發三部分職能,如此一來,農民的收入也將會提高。

  專家點評

  臺州需要現代農業帶頭人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趙國富

  只會種植,在營銷上沒有概念,這是過去的農民。林招水在理念和看法上有自己的主見,這是現代新型農民與老式農民最大的區別。

  他既具有商人的氣魄,又有農民吃苦耐勞的精神,可以說,他不僅是農民,更多的是農民與商人的結合體,而這正是現代農民所需要的。

  在前期,他獨具慧眼,將一座誰都沒有注意到的火山開發起來,變廢為寶,充分利用里面的自然資源,種植出獨特的火山茶。在后期,他發揮自己商人的優勢,利用新穎的經營理念,把寶貝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曉。長此以往,產銷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后,他不斷提升農業的附加值,讓農業有一個可持續發展,這更是過去農民不能相比的。

  農民其實是一種職業,而不單單是一個名稱,沒有誰規定農民一定要在最底層,林招水就是一個在努力提升農民層次的人,而臺州也需要這樣一批打造現代農業的帶頭人。

  人物名片

  林招水,1978年出生,玉環人,玉環縣石峰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曾是做鋼材生意的老板,卻放著好好的生意不管,選擇回到了偏遠的高山老家——鑲額村去種茶。

  2008年,他以高票當選了玉環大麥嶼鑲額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被選為村干部后,他日夜想著如何帶動村民致富。

  山里不適合發展工業,在村民啟發下,他在這里種上了綠油油的茶葉。

  經過反復嘗試,2008下半年他開始在石峰火山的荒山荒地上種上茶樹。

  一系列種植失敗后,2011年他終于在火山遺址上成功種植茶樹,并取名為“玉環火山茶”。

  他的事跡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與贊賞,2011年12月當選玉環縣第十五屆人大代表;2014年當選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并被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聘請為課程導師。

  項目概況

  玉環縣石峰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玉環縣大麥嶼街道,其基地玉環火山茶博園位于大麥嶼鑲額村,體驗館位于玉環縣縣城。

  2008年,林招水承包了村中的荒山荒地,種起了茶葉,并嚴格按照有機茶生產標準,建立了華東第一海島火山有機茶基地。

  2011年,玉環火山茶獲得有機茶認證,2012年成立了第一家玉環火山茶體驗館,2013年成立玉環火山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努力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海島火山茶博園。

 

原標題: 玉環老板當茶農火山口上種茶葉

標簽: 茶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