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15年國家教育質量監測實施工作說明會在北京市召開。天臺縣作為全國的樣本縣參加會議,該縣教育局局長湯京、平橋鎮中心小學教師蔡冬芬作為代表,就監測工作的有關問題作了交流與討論。
據了解,天臺縣作為監測樣本縣,2008年參加了教育部質量監測中心第一次監測,迄今為止,共參加三次國家級監測、二次省級監測、四次市級監測。湯京表示,教育質量監測是科學診斷評價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教育改革的相關探索和實踐。天臺是如何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有何成效?
“圖書低利用率”的啟示——
找準切入點,實現資源配置從“點”到“面”
在多次的質量監測中,天臺縣教育局發現,教育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與學生學業水平密切相關,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
天臺縣每年拿出近2000萬元,為學校配置各種教輔設備,其中圖書生均配置達到每生30本以上。但監測結果呈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學校的圖書利用率偏低。
“我們深入調查后發現,學校圖書室往往建在教學樓或者實驗樓的最高層,不方便學生借閱,個別條件較差的山區學校因圖書室面積不足,有些圖書被堆放在角落,從未拆封。”湯京說。
于是,縣教育局要求學校把圖書室移到學生借閱最方便的地方,有條件的學校建起“開放式書吧”、在班級設置“圖書角”,讓學生時時處處、順手就能讀到經典,并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經典誦讀、讀書征文演講活動等,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據了解,目前,天臺所有中小學生月均借閱圖書3本以上,年均借閱圖書30本以上。
找到切入點,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是監測帶來的首要成效。對于同類問題,天臺縣教育局進行分析診斷,及時調整了教育資源配置方向,以面向農村、面向山區、面向薄弱學校為主,實施“校校標準化”和義務教育教師輪崗交流,設立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獎等。
原標題: 天臺樣本:從教育質量監測追蹤問題根源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