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浙江檢驗檢疫局嘉興口岸進了一批“新玩意兒”——4.5噸來自越南的腰果殼,貨值約300多美元。原本應該廢棄的腰果殼,怎么跨海來到浙江?
原來,這批貨是由浙江嘉興一家企業采購的,腰果殼將當做煤炭代替能源,“變廢為寶”。
這也是浙江檢驗檢疫局轄區首次進口植物源性生物質燃料。
采購這批腰果殼的企業是嘉興市亞非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準備將這批腰果殼用作壁爐的燃料。
“腰果殼、棕櫚殼原本沒多少經濟價值,但用來當壁爐燃料附加值就會提高很多。老外喜歡壁爐,壁爐用的都不是一般的煤、氣等,都是生物質燃料,發熱多煙塵少,需要用生物質燃料進行再加工制作。”
記者了解到,生物質燃料發熱量較高。假如按照同樣發熱量來計算的話,燃燒腰果殼等生物質燃料的成本約是燃油的30%,是燃氣的53%,是二類煙煤的75%-85%。
“去年浙江陸續有3家企業提出進口植物源生物質燃料申請。此次的嘉興市亞非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進口的是棕櫚殼和腰果殼,其他兩家均是棕櫚殼,目前正在籌備進口過程當中。”
今年3月,這3家企業獲得了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準許在檢驗檢疫部門監管下進口生物質燃料。
浙江嘉興檢驗檢疫局動植檢處高級農藝師張建成稱,近年來,為了降低碳排放和減少污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和法規,加大了環保執法力度。包括棕櫚殼和腰果殼在內的植物源生物質燃料,屬于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很受企業青睞。
據了解,進口企業專門為進口生物質燃料而注冊成立,此次進口為初步探索,未來年進口規模將不斷擴大。
腰果殼、棕櫚殼屬于境外植物,有可能攜帶有害生物。
為嚴格對進口生物質燃料進行檢疫,防止有害生物傳入,浙江檢驗檢疫局嘉興口岸實行部門協作機制、口岸現場查驗與植物檢疫部門后續監管雙管齊下,既縮短了通關周期,又保證產品處于嚴格監管之下。
首批入境的腰果殼經現場檢查及實驗室檢測,發現貯存較好,外表新鮮光滑,未發現有害生物。通關后,將被運往亞非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倉庫。
不過,由于棕櫚殼、腰果殼加工簡單,貯存方式粗放,存在有害生物二次侵染的風險。國家質檢總局要求按照“一廠一品一案”原則,開展進口植物源生物質燃料檢疫風險評估研究。
原標題: 為啥海淘腰果殼棕櫚殼 浙企首次進口植物源性燃料變廢為寶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