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汽車 > 行業資訊 正文
“互聯網+”時代下的智能汽車面面觀
2015年04月30日 來源: 蓋世汽車網 周純粼

  2015年,環保、輕量化、智能、車聯網成為業界主旋律。本屆上海車展中,新能源與智能技術更是呈現“百花齊放”之態。借此機會,4月22日,蓋世汽車網以“新科技新未來——綠色、環保、智能”為主題,在車展同期舉辦了第七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峰會由1個主論壇與3個分論壇組成。本文將重點對“車聯網”分論壇中的嘉賓觀點進行梳理,從宏觀到微觀,從上游到下游供應鏈,為讀者解讀車聯網的最新應用現狀與趨勢。

  主機廠:車載娛樂與移動互聯的結合是重點也是難點

  車載娛樂系統與移動互聯的結合是現在許多主機廠都在關注的領域。簡單來說,多媒體娛樂系統、導航屬于前者,而車聯網則屬于后者。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簡單。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總院電子電器技術研究院總工趙根寶指出,兩者相結合的難點有六個方面。

  其一,車內娛樂系統需要實現眾多的功能,如何整合起來的可靠性更高,不出問題,包括安全的問題,有很大難度,然而這一點并不該由主機廠完全自行解決,應配合供應商一起。其二,用戶希望得到更多的車內數據,然而,主機廠有沒有必要將這些數據共享給用戶,信息安全問題如何解決,是法規來約束,還是標準來規定,都是需要考慮的。其三,車內生態環境比較封閉,軟件的更新周期長,一些用戶會在后市場自行購買設備安裝,這就造成了參差不齊的局面。在這一點上,主機廠缺乏汽車系統運營的經驗是難點。其四,成本永遠是主機廠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信息系統中所需的芯片價格隨著性能的上升而上漲,集成在終端上又是一筆費用。主機廠與供應商洽談合作時的過程非常的艱苦。其五,許多車內的娛樂信息服務、通訊服務如何收費,費用由運營商、消費者還是主機廠來承擔,仍然沒有統一的做法。最后一點,如何將車上的信息上傳到云端,或者怎樣把車上的信息和手機上的信息無縫結合,各廠商的做法不同,一些采用iOS接口,一些則采用安卓接口,缺乏統一標準是最大的難點。

  目前主流的車機與移動端互聯的方向有四個,分別為愛車體驗(發動機,制動系統,ABS,ESP、水溫、機油,動力系統、電子電器系統的信息)、駕駛評分(評估司機的駕駛習慣,并將這些數據上傳至云端與保險公司共享,保險公司可根據這些信息調整司機的保費)、智能設置(通過手機設置車輛的動力性,燈光,空調和提醒等。當用戶不在車上時,可以通過手機查看汽車的信息,例如車燈是否關閉)、隨身工程師(通過手機APP,用戶可以獲知車輛的故障,并根據app中的電子手冊,決定當前故障是自行修復,還是去4S店進行保養、維修)。

  供應商:創新的同時應注重信息安全

  與主機廠的思維方式不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開發汽車智能系統的時候,他們想到的是不斷地創新,甚至是擁有領先于市場幾十年的技術儲備。各家供應商的關注點在于更細分的領域,例如車身360°探測、隱私安全等。“車聯網”分論壇中,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汽車微控制器市場開發經理黃熙表示,除了娛樂功能和數據交換之外,安全性是汽車電子產品中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安全性分為幾個方面。首先是系統級的安全性,最終會影響我們的人身安全。如果是駕駛的車輛上的設備能夠被外部控制,最終導致的是汽車變的不再安全,人身也會變得不安全。第二個系統可靠性,如上文所說,這一點上,主機廠應與零部件供應商共同承擔。即便系統通過了嚴苛的環境測試,而其中的某一個系統被改動,消費者難以發現。因此,任何一個設備的安全性出現紕漏,整個系統將變得不再可靠。再者,安全性還體現在經濟性上。當動力系統的某個控制器編碼被篡改,汽車原有的經濟性將受到影響,從而增加用車成本。最后一點,體現在隱私性上。在聯網環境的車內,用戶的興趣點搜索,瀏覽記錄,甚至是出入的場所都可以像在電腦上網中那樣被獲取,這將嚴重暴露個人隱私。據筆者所知,百度早已能根據用戶的搜索習慣,在某些網頁中自動彈出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關鍵詞。該功能可以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前車內能夠被入侵的“入口”已經很多,而未來隨著V2X的發展,“入口”將變得更多。

  目前車內半導體的設計主流設計規范有SHE和EVITA等,前者由寶馬、通用大量采用,后者由一些歐洲其他的車企在參與。黃熙指出,整個汽車電子安全性架構可以看成金字塔的形式。飛思卡爾作為芯片廠商是負責最底層的安全,而上層的物理層,甚至應用層的安全性則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的廠商,以及其他產業的機構來共同努力實現。

  互聯網企業為何要進入汽車?

  在“車聯網”分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中,來自上海交大、觀致汽車、延鋒偉世通、飛思卡爾的專家對目前紅得發紫的跨界造車話題進行了探討。

  有人說,車載娛樂系統是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的“入口”,BAT的做法無一例外都是這個套路。觀致汽車車聯網設備與技術經理賀思聰認為,在“互聯網”的時代下,“互聯網汽車”是一個完美的結合。而延鋒偉世通投資有限公司業務拓展高級經理褚秉華博士則認為,互聯網公司已經進入車載娛樂系統,但也僅能止步于此。其用本屆上海車展舉例,其指出車展上并沒有看到BAT相關的汽車真正的出現,無論騰訊還是樂視,上汽還是阿里的車,都沒有在車展這樣的初期前瞻性平臺上進行展出,這意味著,他們在進入汽車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障礙。另外,互聯網企業要真正進入汽車的傳統核心領域——底盤、動力總成等系統,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有人這樣說,“蘋果為何要進入汽車?一個iPhone的附加值那么高,汽車的附加值這么低,10個iPhone疊加也沒有多大的體積,然而它們的價值已經抵得上一輛汽車,為何不好好地做手機呢?”筆者覺得十分有道理,互聯網公司為何要進入汽車?他們的核心目標是什么?褚秉華的觀點非常有前瞻性,他認為,雖然互聯網公司現在進入汽車行業,最大的挑戰是車廠,車廠在把控著整個的產業鏈,從汽車的生產到汽車的維修完整的一個汽車的生命的周期,和汽車相關的都是掌握在車廠手上。然而,隨著車聯網功能的增多,會對傳統的生命周期產生沖擊,從個性化的汽車的設計到汽車的銷售方式以及到汽車的售后維修,都將被設計。因此,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看中的是“新的蛋糕”,就像微信一樣,雖然它的初衷只是人際交流的工具,然而,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平臺。互聯網公司看中的,也是汽車的“平臺”。

  在筆者看來,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的目的并不是要顛覆什么。相反車企能夠借助互聯網思維讓“保守”的汽車業變得更靈活,使他們的產品更具個性化。讓消費者從被動地接受車廠的產品,到主動提出自己想要的產品需求。

原標題: “互聯網+”時代下的智能汽車面面觀

標簽: 智能 互聯網 汽車 時代 系統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