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于股票等同類投資品持續向好,及央行2月降準、3月降息等影響因素,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相對冷清,收益率大都在5%至6%的區間內。加之經濟持續下行,二季度貨幣寬松政策可期,5月1日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將難以走高。
除收益率下滑外,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增多。據銀率網、普益財富及融360等數據進行不完全統計后發現,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共計311款,占公布預期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總數9713的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融360的2014銀行理財年度數據顯示,在2014年逾30家銀行超過210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占整年到期理財產品31178款的0.67%。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未達到最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占比,已經超過去年整年。
接下來最大的一個變數,是5月1日起將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除了存款之外,銀行代銷理財產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均不在保障范圍內,這將使目前的銀行理財格局產生分化。
普益財富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共發行17289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5.1825%;到期20059款,到期產品中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有129款。
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冷清已成事實,但二季度將依然不容樂觀。去年末至今,股票及基金市場持續向好,資金從銀行理財市場流向收益更高的股市及基市。另一方面,銀行已加大掛鉤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力度,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明顯增加,且預期收益率不乏超過7%者。對于希望分享股市上漲紅利又厭惡股票市場風險的投資者,可考慮通過掛鉤股指的保本類結構性理財產品間接參與到股票市場中。
但多位分析師表示,掛鉤股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結構復雜,風險較高,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購買。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仍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
而綜合多種因素,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難有起色。
原標題: 逾300銀行理財產品一季度未達收益預期 二季度或更糟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