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發力大旅游 創建“綠富美”
2015年04月07日 來源: 臺州日報 諸葛成 徐 平

  春暖花開,生機盎然。

  3月21日,天臺城關往西十余公里,平橋鎮千年古村張思,天臺第二屆田園花海節正在這里舉行。粉紅的桃花、嫩黃的油菜花、青黑色的古民居,令游客們留連忘返。

  “十二五”以來,天臺縣積極發揮旅游改革對旅游發展的引領作用,在推進旅游主業化、構建全域大旅游等諸多方面先行先試,闖出了一條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發展路子,旅游經濟總收入從2011年的35.8億元到2014的79.4億元,增長了122.9%。去年6月,天臺山旅游風景區順利通過景觀資源質量評審,列入國家旅游局創建5A預備名單。

  新常態下,旅游經濟如何實現更好發展?天臺縣委書記李志堅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年開始,縣委將旅游發展作為一號工程,推進全域景區化、旅游主業化,力爭到2017年,實現全縣旅游投入超百億元,旅游收入超百億元,爭當全省‘綠富美’的排頭兵,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越走越寬。”

  推進全域景區化、旅游主業化

  3月18日,天臺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深化旅游體制改革方案》。

  “推進體制改革,主要是解決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小馬拉大車’問題,推動旅游主業化,加快天臺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天臺縣委常委,縣旅游委黨委書記余昌杰介紹。

  翻開《深化旅游體制改革方案》,記者看到,該縣實施一規劃謀旅游、一把手抓旅游、一體化管旅游的制度,將旅游產業融入縣域整體發展的綜合布局,以打造“佛宗道源地、心靈瑜伽園、品質天臺城”為目標,統籌抓旅游發展。

  一規劃謀旅游。天臺將旅游業明確為引領產業轉型的首位產業,要求在編制各產業規劃時充分考慮旅游發展需要,突出旅游產業定位。凡不符合旅游發展規劃的項目,“一票否決”。

  一把手抓旅游?h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組成聯席會研究解決全縣旅游發展的重大問題,各鄉鎮(街道)成立旅游委,旅游特色村成立旅游工作辦,優先配備一名旅游專業的大學生擔任專職旅游村官,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抓旅游工作機制。

  一體化管旅游。成立天臺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將重點旅游景區所在地石梁鎮和天臺山旅游休閑集聚區所在地赤城街道棲霞工作片劃歸旅發委管轄,風景旅游區范圍內的規劃、行政執法權一并劃歸旅游委,增設宗教事務科、景區派出所、產業融合科,增強旅發委綜合協調和統籌管理的職能。

  “村旅辦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本村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成立鄉村旅游自律組織,組織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等。”天臺縣旅游局副局長張朝紅說,目前,街頭后岸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了設立條件。

  在旅游產業的資金、用地和人才上,天臺縣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從2011年開始,該縣每年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以貼息、獎勵等形式對旅游重大項目建設進行補助,撬動42.5億元社會資本投入天臺旅游業。目前,浙江商業集團、綠城集團等行業旗艦紛紛有大項目落戶天臺,總投資8.1億元的旅游集散中心主體已經建成。

  3255板塊個性考核辦法,成為天臺鄉鎮發展大旅游的助推器。這幾年,在沒有工業考核的“干擾”下,街頭鎮“旅游強鎮”的基礎不斷夯實。僅去年一年,該鎮吸引游客57萬人次,旅游收入2800萬元。

  發展大產業,推進“一業融五化”

  4月2日下午3時許,趁著手頭工作閑一些,張凱明開始思考起鄉里的“一心兩翼三縱”旅游戰略來。作為三州鄉黨委的“班長”,自參加了全縣“干部帶頭學導游”培訓班后,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思路在他頭腦日趨明朗。

  “不單鄉干部要帶頭學,接下來我們還要組織村干部來學習”,張凱明說,“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全鄉上下都要總動員。只有學了旅游知識,頭腦里的旅游意識才會真正增強。”

  今年,天臺將旅游工作確立為“一號工程”,制定了“一業融五化”戰略,通過發揮“旅游業+”、“一業興百業興”的驅動功能,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產業化主動植入旅游元素,促進深度融合。

  “‘一業融五化’,就是要把天臺山文化作為靈魂滲透到旅游業各個環節,增強旅游的文化底蘊和神秀魅力。”帶頭參加導游培訓班的天臺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勝杰說,每一位機關干部都要成為懂天臺歷史文化、講天臺好故事、發出天臺好聲音的一張“金名片”,成為“一業融五化”的推動者。

  作為旅游強鎮,石梁鎮無疑是“尖兵”。在該鎮,鄉鎮干部宣風景考導游、村干部學典故講名勝、農家經營戶推產品提服務的“三級導游互動”開展得如火如荼。500畝的露營基地、“冬季冰雪游”專線、PTP農產品經營模式、農旅展銷中心、污水管網、修禪寺……一系列“一業融五化”項目,使得鎮村干部忙得團團轉。

  “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將加快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全力打造‘旅游有題材、農業有品牌、商業有平臺’的浙東南最具風情高山度假小鎮,讓人來了還想來,來了更想留下來。”石梁鎮鎮長徐文華說。實踐證明,生態招商已成為山區經濟“綠色崛起”的突破口。據統計,去年,該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2.9億元,實現了旅游、文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共同起舞。

  “目前,‘一業融五化’項目庫和2015年推進計劃已經相繼制定和明確,項目完成情況納入了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單位考核。”余昌杰說。

  一業興百業,打造“兩美”天臺

  一到周末,南屏鄉前楊村村民楊方飛家里就忙得熱火朝天。自從2011年第一屆“紅楓節”舉辦以來,到南屏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楊方飛的生意也越來越好。趕上紅楓節那段時間,生意好時要擺上100多桌,一個秋季下來能賺上幾十萬元。

  在天臺,因旅游獲益的農民不止楊方飛。近年來,天臺縣充分挖掘15個鄉鎮的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尋佛問道”、“始豐溯源”和“寒山神隱”三條鄉村精品旅游線,通過舉辦紅楓節、桃花節、香魚節等“一鄉一品一節”旅游節慶活動,推動旅游、農業、文化融合發展。

  每當楓葉飄紅時,在南屏鄉,游客不僅游覽南黃古道,還能欣賞到村民們本色演出的極富地方特色和文化趣味的“夠周”文化和情景劇《夜幕卻金與南屏“四知”堂》。這種挖掘特色人文資源,當地村民本色演出的表演形式,將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呈現給游客,形成了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雷峰鄉推出“春日梨花觀光游、夏日楊梅清涼游、秋日登高采柿游、冬日尋蹤訪古游”四季特色游,把特色農業、山水資源、田園景觀、地域文化等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發展優勢,讓鄉村實現了美麗蛻變。

  花漾星球太空農場位于天臺縣西部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是集科技型農業生產、農業觀光旅游、科研教學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高新科技數字化綜合功能農業園。今年春節投運以來,至今已接待游客三萬多人,光是門票收入就達100多萬元。

  翻看天臺縣去年的旅游賬本,可謂是“滿堂紅”:2014年,全縣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291.8萬人次,實現旅游經營收入1.5億元,農副產品銷售收入4659萬元,帶動10842名農民受益致富。

  生態休閑旅游的異軍突起,不僅帶動了百業興起,也讓農村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發生了大變樣。

  走進平橋鎮湖井村,迎面襲來一股清新的鄉村風情。近年來,該村下大力氣開展舊房改造、“五水共治”等工程,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推動旅游業發展。2010年湖井村人均收入僅7500元,到2013年達到13000多元,增長了八成左右。

原標題: 發力大旅游 創建“綠富美”

標簽: 旅游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