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白居易《食筍》中的這句話,暴露了他十足的吃貨屬性。就像詩里寫的這樣,現在正是春筍大量上市的時候,燜、煮、蒸、鹵都別有風味,春筍又是大家推崇的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不管是不是吃貨,飯桌上總愛多加一盤春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幾天各大醫院的急診、消化內科都忙碌了起來,而罪魁禍首,就是美味的春筍。
昨天,82歲的余杭人老劉終于吃上了手術后的第一口飯,原本就削瘦的他,這幾天只能喝粥充饑,又瘦了一小圈,好在手術后恢復得還不錯,兩三天的時間,小腸上的傷口就愈合了,“以后燒春筍不會再切這么大塊了。”老劉的老伴一邊擔心著丈夫的身體,一邊抱怨著自己的烹飪方式,就是因為一塊雞蛋大小的春筍,讓老劉在小腸上挨了一刀。
上周二,老劉家燒了一大鍋的春筍燉臘肉,春筍是親戚挖來的,老伴拿出家里的臘肉,大刀闊斧地對春筍、臘肉切了幾刀,接著全部放進了鍋里,燉了一大鍋。
老劉年紀大了,牙齒也不太好,不過這頓飯吃得蠻開心的,以至于在夾起一大塊春筍的時候,沒來得及慢慢嚼,就吞到了肚子里。
老劉有些慌了,怕春筍卡在食道里,趕緊咽了一口飯下去,還好,喉嚨里很通暢,看來春筍已經落到肚子里了,老劉沒當一回事,繼續吃飯。
第二天一早,老劉的肚子疼了起來,“揉肚子也會痛。”老劉指了指自己的肚子,一家人以為老爺子吃壞了東西,也沒放在心上。
到了上周四,老劉的肚子越發痛了,疼得無法下床活動。家人趕緊把他送到了余杭當地醫院,醫生給他拍腹部X光,但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周五凌晨,實在受不了疼痛的老劉被家人送到了解放軍117醫院的急診室。這時候,老人腹痛三天了,“他的腹部明顯脹了起來。”117醫院普外科主任方曉明說:“這是很明顯的腸梗阻表現。”
再經過腹部CT檢查,這才發現靠近腹部下端的小腸部位腫脹明顯,有異物。
接下來,醫生不得不給老劉進行了緊急腹部手術。方曉明手術中一碰到小腸,就碰到一塊硬邦邦的東西,順勢把那段腫脹的小腸拉到體外一看,醫生們都愣了一下,這段小腸的上半部分有拳頭大小,而下面還是細細的小腸,不知道什么東西堵在了這里。
最后把小腸切開一個口子,竟然取出了一塊比雞蛋還大些的東西,上面因為粘滿了腸液、胃液,帶著綠色、褐色的顏色,“像甘蔗。”“是菜梗吧?”醫生們辨認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拿水一沖,發現上面有筍節,“犯罪嫌疑人”終于被確認了,這是春筍!
醫生說法
吃春筍致胃腸出血的情況,往往會持續到立夏
除了老劉這樣因為春筍造成腸梗阻之外,在各大醫院的急診、消化科里,接收更多的是因為春筍造成胃腸道出血的病人。
在浙醫二院的消化內科,每周都有春筍吃傷的病人。“按往年的情況,這種急診病例要持續到立夏為止。”
浙醫二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濱江院區消化科負責人潘文勝說,“眼下是春筍上市的季節,這類消化道出血有很明顯的季節性。我們甚至見到過毛竹筍橫跨在胃壁、十二指腸的病人。”
好吃的春筍為什么會對胃腸道造成損害?
“胃的功能就是把胃酸和食道一起攪拌。”潘文勝說,胃通過收縮、碾磨,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是春筍頭這些比較嫩的部位,纖維素并不堅硬,胃即使沒法消化掉也沒關系,可春筍下邊堅硬的部分,粗纖維就很硬了,胃壁貼在一起碾磨它的時候,容易被這些堅硬的粗纖維傷害到。
所以像老劉這樣,那塊春筍沒有直接傷到他的胃,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當像春筍這樣的粗礪食物引起腹痛之后,有的人會選擇吃瀉藥,以為拉出來就好了,其實越吃瀉藥越糟糕。”方曉明說,幸好老劉沒有選擇吃瀉藥,否則下面不通暢的情況下,上面的“泄洪”只會使小腸更加堵塞。
醫生支招
吃春筍,老的部分切掉多一點
為了不讓美味可口的春筍造成這樣的麻煩,吃貨們可以參考兩位醫生自家的春筍菜譜。
“首先春筍要切得小一些、細一些。”方曉明說,在他們家,做和春筍有關菜的時候,燉的時間往往會長一些,“春筍燉得久一些,吃下去就沒問題了。”
“我們家做春筍的時候,會用手指用力磕一磕,磕得動的地方,牙齒才能咬碎,磕不動的部位,干脆就扔掉,我們不是大熊貓,消化不了,這么硬的春筍吃下去相當于吃了木頭、竹簽。”潘文勝說,春筍在燒之前用開水過一遍,效果也不錯。
兩位醫生都提醒到,上了年紀的人,吃春筍要小心,因為老人的牙齒不太好,不容易嚼爛,像老劉這樣囫圇吞棗一樣,吞下一大塊春筍就出了大麻煩。
而那些有胃病的人也要注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能大量吃春筍,經常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也不適合大量食用,因為阿司匹林對胃腸道有刺激,容易造成胃粘膜損傷,吃太多春筍等于雪上加霜。
本報記者張苗本報通訊員宋德寶方序
原標題: 大塊吞筍,老劉吃出腸梗阻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