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政府,成為我市全國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熱點。
去年,浙江進行了一場深刻的政府自我革命,自我放權、自我限權,形成“四張清單一張網”,為每項行政權力編發“身份證”,并莊重承諾:權力清單之外無權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建設法治中國的號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少仙認為,建設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是基礎。
“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5月1日將生效,政府對‘民告官’案件要積極應訴,行政首長該出庭的就要出庭,提高應訴率和出庭率。”薛少仙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很重要的一點是依法行政,政府必須帶頭作表率,帶動全社會學法守法。司法機關要在行政案件中堅持公正審判,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如今,“依法治村”這個詞說得越來越多,臺州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積極而有益的探索。全市各地堅持用法制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鄉村治理,創新開展民主法治村等建設,切實加強了村民自主自治。
“但是,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法制意識淡薄、農村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在鄉村治理中暴露出很多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路橋區路南街道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說,村干部隊伍建設上,“小官巨腐”問題嚴重;在村級事務決策上,村干部“說了算”現象突出;在村務公開方面,程序不規范、內容不完整現象普遍存在。
“要加強農村審計監督,重點是加強對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三資’的審計,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方中華建議,要加強村級民主制度建設和村干部隊伍建設,將村委會任期從3年改為5年,規范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完善破壞選舉罪的認定。
代表們認為,只有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才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奠定基礎,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原標題: 我市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法治政府建設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