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我市實行村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
經過一個村和社區門口,你最多見過幾塊牌子?10個還是20個?
但是從今年開始,除了村和社區的黨組織、村(居)民委員會、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等4個組織機構牌子,其余的牌子都得“下崗”。
村辦公場所只能掛4塊牌子
根據市委辦下發的《關于實行村工作準入制度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從今年開始,全市要全面實行村工作準入制度。
市民最直觀的感覺,也就是村門口那些大小不一、數量較多的牌子,它們都將做“減法”。
根據《通知》規定,村辦公場所對外只掛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等4個組織機構牌子。
和老百姓生活較為密切的,如便民服務中心、社會服務管理室(站)、衛生服務站、警務室、文化禮堂等5個服務活動場所,也可以對外掛服務標識牌。
之外,在行政村編組的民兵連,以及在村委員會下設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保留掛牌(標識)。
其他在村設立的組織機構,一律不再掛牌。
門口牌子已提前開始清理
社區和村一樣,也實行工作準入制度。
昨天,記者走訪多個街道了解到,門口的牌子,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開始整合清理。
椒江葭沚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林寶介紹,葭沚街道有9個社區,平均每個社區都清理了五六塊牌子,譬如“社區保障工程站”、“計劃生育服務站”、“綜治工作站”、“出租房管理工作站”、“法律顧問工作室”、“福利彩票贊助”等牌子都已經被清理。
“清理并不是一個簡單拆除的過程,也是對部分掛牌內容的整合,或者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存檔。”椒江海門街道的工作人員何義軍告訴記者,比如原先的“便民服務窗口”、“社區公共服務站”、“一站式服務”等牌子,現在都統一成為“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社區的公章不再隨便蓋
調查中,記者還了解到,社區平時的工作量很大,部分還是讓人難以理解的稀奇事。
一個業主意外摔傷,他想報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時,需要社區蓋章。最奇怪的是,這個證明還需要社區主任壓手印。
又比如,業主家著火把錢燒了,業主兌換錢時,銀行就要求社區打個證明。
椒江葭沚街道東平社區居委會主任湯英,向記者羅列了她遇到過的一些事,“有些證明實在不需要我們來出具。”她說。
從今年起,市委、市政府著手對村(社區)的工作任務,進行全面梳理和審核,并以清單方式給予明確。這意味著,接下來,村(社區)只能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進行蓋章。社區公章不再是個萬能的“蘿卜章”。
原標題: 村和社區門口只能掛4塊牌,其余都“下崗”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